2017年“小米在做手机的这些年,击败了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山寨机”
这一句话在当年的媒体上被“过度解读”为是小米消灭了中国的山寨机。而在今年的小米9周年庆典上,雷老板又再次提及小米消灭山寨机的成就——“在小米的参与和推动之下,中国的山寨机已被彻底消灭”。雷老板用词很有讲究:参与和推动下。但是在媒体看来,小米就是立了一等功。
我们能否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到底谁才是消灭中国山寨机的首要功臣?
或许还真的不是小米
什么叫做山寨机?在功能机时代,最早的山寨机就是那一些模仿国际大牌如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的杂牌机,他们没有广告投放,没有真正的研发实力,用的几乎都是MTK的成熟的方案,依靠珠三角较为完善的供应链,拼凑出来的手机,并且很多山寨机起名都和大品牌很像。也不会有自己的直营店和售后,因为根本没有品牌建设能力,做的是一锤子买卖。
这些手机谁在用?山寨机的主要人群就是非一线城市(当年还没有这个概念)的较低收入人群,至少能用得起品牌机的用户是不会买山寨机的。
这些人有什么特征?除了收入不高,其次,在他们生活圈里面,能够接触到的品牌也极为有限,没有品牌认知,在手机店里面容易被店员忽悠,跑马灯、大屏幕、大音量等等都是当年山寨机的特征。
中国山寨机被消灭的时间在2013-2016年之间,而说小米消灭山寨机的人可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山寨机出没的地方恰恰是没有小米的地方,在这个时期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可能连小米这个牌子都没听说过,他们很少有网购的习惯,更相信线下门店,而这段时间,线下门店发展最快的,反而是OPPO和VIVO。
而小米开始缓过神来发力线下,那得是2016年以后的事情了。所以说,消灭山寨机的首要应该是蓝绿厂!
有在小县城生活经验的都清楚,原先县城营业厅通常会把各类套餐与山寨机绑定销售,消费者也就图个便宜,对于品牌没有过多追求,欣然接受了。
而在2013-2016这段时间内,蓝绿厂开始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转型,同样是先走线下渠道,但是这两家的智能机既有品牌优势,性能更稳定,所以扩张规模非常快,也正因为线下凶猛扩张,遍布了珠三角工厂周边的营业厅,蓝绿厂一度被扣上“厂妹机”的帽子。与此同时,同样生存在各路营业厅的山寨机被消灭了。
在品牌认知上,蓝绿厂通过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媒体广告、甚至是街道边的宣传海报投放,提升了欠发达地区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认知。在这些地区,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渠道除了营业厅就是电器城卖场了。在电器城里,店员通常推销的正是这两家的手机:品牌知名度高;售后有保障,并且利润还很丰厚。这些都是那几年小米没有做到的。正因如此,蓝绿厂也逐步把山寨机赶出了手机卖场。
即便蓝绿厂的由于过高的渠道成本,导致了高价低配,这一点遭人诟病,但是还是不能忽视他们对于国产智能手机的贡献。大伙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