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的“卒婚”,在国内慢慢被普及?背后的真相只有一个

花影绘事 2025-04-10 21:20:47

导读:婚姻模式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卒婚”正在成为一种后现代生活方式。

申明:本作品版权归本账号「花影故事」所有,内容引用权威资料/真实故事,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不涉及任何偏颇观点,用中立态度客观事实描述事情本身。

01

网络上有一名叫利亚的女士,她和先生是跨国婚姻。

她说,她的先生是日本人,在樱花国生活了30年,两个孩子一个在银行工作,一个在M&A公司工作。

如今两个孩子都居住在东京。

利亚女士的丈夫在大阪生活和工作,而她自己则是回了老家江苏无锡的宜兴。

一家四口,分别生活在三个城市里。

对于这样的生活方式,利亚女士觉得特别好,她说“到了这个年龄,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各自的父母都年纪大了需要照顾,所以我跟我先生是属于卒婚状态。”

带着疑惑和不解,我查勘了一番才发现,“卒婚”竟在日本兴起很久了。

指的是,夫妻在不离婚的前提下分开居住,互不干扰对方的生活方式。

日本就有很多中老年人选择了这种婚姻生活方式。

“卒婚”的产生,源于日本大部分女性婚后选择做全职太太,照顾子女和丈夫的生活是她们的主要工作。

当丈夫退休以后,孩子也独立了,她们不想再继续过这种没有自我的生活,不想再继续伺候不再工作的丈夫,就会选择卒婚。

因为她们在丈夫退休以后,可以领取丈夫一半金额的退休金,如果办理离婚,生活就成了问题。

对她们来说,卒婚的存在,既能得到经济保障,又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其实卒婚在中国也渐渐有了苗头。

很多夫妻在退休后向往另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不想打断原有的生活模式,只因夫妻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久了,空闲下来会增加更多的摩擦和矛盾。

而且有人想享受和追求自己的剩余人生,拥有独立自主的空间,又或者因为托举子女家庭,情不得已的选择分开居住。

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家庭境况,大家总在困难和障碍中寻求新的出路,或者任性的追逐自己的意志。

我们小区的杜阿姨,就正在过着这样的生活。

杜阿姨的外孙女和我家女儿在同一个班,她已经独自在我们本市的西区居住快六年了。

她家原本在市区北边,当时给女儿结婚买了一套房子,她们两老口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还能帮忙照顾孩子。

外孙女慢慢长大,女儿在市区西边买了一套学区房,她便跟着搬回了西边,自己家的房子离女儿家和自己妈妈家都很近。

既可以每天帮女儿接送孩子,还能中午和傍晚去给老母亲烧两顿饭。

杜阿姨的老公选择留在女儿的婚房,并把自己八十高龄的妈妈接到身边照顾,这样自己既离上班的地方近,又能给老人烧饭和陪伴老人。

杜阿姨讲,以前两个人忙得团团转,而且有时候计划也赶不上变化,她既要照看外孙女,又得照顾自己的妈妈以及婆婆,老公下班了也常常得抽空去照看婆婆。

老人家年龄大了,经常这个打电话不舒服、那个让买东西;这个让代取工资存卡上,那个要取钱送礼;这个找茬儿想儿子,那个怪女儿没来看自己。

而她和老公因为各种生活的琐碎和兴趣的不同,不断产生争执和埋怨,搞得大家心疲力瘁。

现在分开住,大家各得其乐,不在同一个屋檐下,摩擦少了,矛盾少了,也没有了争吵和埋怨,有种大家各司其职,各显本能的妙感,可有事时又能劲儿往一处使。

平时电话或视频问个平安,然后节假日有空时聚一聚,比以前住在一起时更其乐融融。

平时电话或者视频问个平安,节假日有空的时候就聚一聚,比以前住在一起的时候,更加融洽。

彼此想对方、孩子或者照看老人时就去看看,可大家依旧各回各家,各顾各妈。

03

很多人对“卒婚”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

传统观念觉得,夫妻本就应当生活在同一处所之中。

那些锅碗瓢盆时不时发生的摩擦,两个人拌嘴打趣一起吃饭,才称得上是生活;牙齿同嘴唇偶尔的触碰,才能算是真感情。

夫妻就该捆绑在一起,分居开了感情就会变淡,关系会慢慢疏离,有悖常理,难以理解。

再说了夫妻上了年纪更需要彼此的陪伴和照顾,夫妻才是一起走到最后的人,相濡以沫了几十年,却因各种原由分居便是婚姻的晚节不保,也是对彼此没有生死同穴的认可和决心,影响家庭的和睦和温暖。

现代年轻人觉得这种后现代的生活方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夫妻从相互吸引的情浓蜜意到水火相融了一辈子,其中的克制、隐忍、无奈和心酸一大把。

等人到中年老年,孩子大了,工作尽职了,终于有时间作真正的自己,为什么不能畅快淋漓的享受人生最后的时光呢?

夫唱妇随不能继续了或者不愿意再被捆绑于家庭,那就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按照自己心愿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追求自己的剩余价值,享受独处的静谧和悠闲,挥洒自己的激情和气力,让人生最后时光尽情而肆意。

其实,卒婚只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婚姻现象,应该尊重个人的境况和选择。

这种方式比憋屈和压抑的忍辱负一辈子强一百倍。

婚姻不能相濡以沫时就果断取舍,大胆的截掉旁支末节,让婚姻凝聚和回归到主干,尊重和理解个人的心态,让夫妻分家不分心,自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空间,在自我的世界尽情的舒展,在需要时彼此拧成一股绳。

“卒婚”就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婚姻状态,不必刻意的概括,也无需特意去区分,每个家庭和每对夫妻的境况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和家庭的健康生活方式都会殊途同归。

End。

花影故事原创作品,专注情感心理领域,以走心的文字,书写有态度、接地气、有力量的观点与故事。

本文话题讨论:你能接受“卒婚”吗?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2

花影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