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砂价格暴涨百元,位于沙漠地区的迪拜居然也缺砂,每年至少花费4亿美元进口砂子,那为何全球都无砂可用,会影响我国基建进程吗?
河砂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建材,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都在面临砂子紧缺的危机,需求量超过了400亿吨,如果将它砌成一堵高27米、宽27米的墙,可以绕地球一圈。
其中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沙子消费国,年用砂量达到了200亿吨,直接占到了全球一半,甚至在2019年时我国还出现了,许多地方工程因为砂石供应下滑而停工,这样庞大的需求量使得河砂的价格,从2010年的每吨15元左右涨到了如今的两三百元一吨。
根据预估,到了2030年,全球每年对砂石的需求将接近500亿吨,砂子未来也会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像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早就开始禁止出口沙子,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怂叔在危言耸听,明明沙漠、海滩、河床都有沙子,为何分出了三六九等,它们难道不能用于建筑施工吗?
表面上来看它们好似没有区别,但它们放到显微镜下就会发现,沙漠砂因为常年风吹日晒,整体更加细小圆润光滑,直径一般都在0.25mm以下,属于是超细砂,这样的砂子通常需要和其他规格的砂子混合,用于修补、装饰、玻璃制造等特殊工程。这是因为沙漠砂这种表面光滑的石料粘性强度弱于粗糙的河砂,形成的混凝土抗压能力根本无法达标。
像我们常见的骨料砂石表面会比较粗糙有棱角,可以提供更高的摩擦力,从而确保混凝土能承受预期荷载并保持稳定。
海砂虽然表面相较于沙漠砂更加粗糙,但里面往往会含有贝壳和岩屑,含盐量高且氯离子超标,会腐蚀混凝土钢筋从而影响建筑安全,就比如韩国的三丰大厦,就是因为使用海沙建造出现了建筑垮塌的局面。
而河砂则是来源于山体的石英岩,经过千年的分化侵蚀分离成小石块,随着河流的冲刷、摩擦使得颗粒变得细小,形成速度非常的慢,根本无法满足全球庞大的需求量,于是就出现了“用砂危机”。那它会影响我国基建进程吗?
中国缺砂会影响我国基建进程吗其实并不会,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砂子其实都是——机制砂,就是将山石、鹅卵石、建筑垃圾等,经过机器加工制成不同规格的砂子,机制砂在市场的占比,也从原来的20%上升至了80%左右,至于大家一直关心的黄河泥沙开采问题。
就算不考虑开采难度以及运输成本,黄河砂石中含有大量黄土,如果要利用还需要经过多道清洗筛选程序,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在黄河挖泥沙,本身下游就是地上悬河,一旦开采就会威胁河床安全,过度开采还会导致河床下降过快使得海水倒灌,不仅会影响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还会加重黄河下游山东 河北等粮食大省的土地盐碱化,威胁粮食安全,着实不能乱开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