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谬西游之八戒渡心

丽文悦心赏美人 2025-02-23 11:38:46

《八戒渡心》

黑暗的泥潭里

最后一串

气泡破裂,

九齿钉耙

斜插成

淤泥中的莲枝。

倒影里

肥硕的轮廓

变得细长、褶皱。

憨态可掬的笑容

是一缕阳光。

半块凄冷的馒头

在掌心发芽

慢慢

结出慈悲的麦粒。

曾经思念的月光

都变成片片

冷漠的稻穗

垂向

凄凉的荒原。

当钉耙

化作舟楫时

高老庄的炊烟

已是隔岸的渔火。

璀璨的天河

倒流着

洗净鬃毛里的贪与嗔。

当云栈洞的溪水

漫过肚腩

所有囤积的欲望

都追随着

放生的河灯

流向远方。

此刻月光正好

就坠入广寒宫

听那喜忧参半的偈语。

原是

嫦娥的捣药的玉杵声,

八戒

不再留恋尘世的美。

在天河

忘记关上吸音阀的

鼾声里,

每朵桂花深处

都藏着

莫名的

爱而不得的

苦涩与忧伤。

这首《八戒渡心》以禅意重构《西游记》中的经典形象,通过意象的层叠转化,完成了一次从欲望肉身到精神超渡的诗性修行。全诗在泥潭与天河、钉耙与莲枝、月光与稻穗等对立意象中,构建出极具张力的精神蜕变空间。

第一节"黑暗泥潭"与"淤泥莲枝"的并置暗合佛家"烦恼即菩提"的觉悟观。九齿钉耙作为农耕工具与武器的双重身份,在此处成为淤泥中生长的禅杖,其倒影中变形的轮廓暗示着八戒形骸的消解过程。"半块馒头"的意象堪称精妙,将食物匮乏的肉身欲望转化为慈悲的麦粒,完成了从口腹之欲到精神食粮的质变。

全诗最惊艳的转折在于"钉耙化作舟楫"的瞬间,这个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交叠的隐喻,将高老庄的世俗牵挂推远为隔岸渔火。当九齿钉耙的寒光转化为天河渡船,八戒的贪嗔痴便随放生河灯漂向虚空。诗人巧妙地用"吸音阀"这个现代工业意象,将鼾声这种世俗符号升华为天河水声的禅意注脚。

结尾处嫦娥捣药声与偈语的混响,解构了传统神话的浪漫想象。桂花的香氛里不再有广寒宫的清冷孤寂,反而沉淀着普世性的生存困境——那些深埋的"爱而不得"已超越个人情欲,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胎记。当月光成为捣碎欲望的药杵,八戒的渡心之旅便完成了从神话角色到永恒人性的诗意转换。

这首诗的现代性不仅体现在蒸汽朋克式的意象拼贴(钉耙/舟楫/吸音阀),更在于对佛教"渡"的当代诠释。诗人将取经路上的劫难内化为心理图景的嬗变,让猪八戒这个喜剧形象获得了存在主义式的精神深度,在月光与天河的交响中,完成了个体生命对世俗羁绊的华丽超脱。

文瞰世界

用有光的文字点亮生活

用有爱的文字照亮生命,

用真挚的文字愉悦心灵。

编者茹立文,

文学爱好者

喜欢文学与诗歌

愿生活与诗常相伴,

愿岁月与美常相依!

图片自网络

1 阅读:168

丽文悦心赏美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