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提到了东北,今天小编再说说河北吧。。。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都市圈内的重要一环,河北承接了从北京、天津转移过来的诸多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去年年底由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均位列其上,三地之间的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正不断完善,而河北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中的终端环节,其境内的多个城市都在进行着传统行业的更新换代,许多落后的产能正面临着全面彻底的淘汰。省会石家庄自然不用多说,近年来该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总体规模长期傲居全省第一。唐山作为河北第二大城市,也在集成电路等几个前沿领域里重点发力,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保定的部分区域则被划入雄安新区管辖范围之内,其发展前景同样无需多言。至于河北省第四大城市却一直争议较大,GDP相差无几的沧州与邯郸都是该名号的有力竞争者。不过依小编之见,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廊坊近几年发展得也相当不错,在不少科技领域甚至超过了石家庄,因此沧州能不能胜出还不好说,不过邯郸是绝对不可能担此重任的。尽管目前邯郸市境内的500强企业数量比沧州要多出不少,但在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方面则明显动力不足,被沧州甩出了几条街。
首先,沧州具备其余两座城市都不具备的先天地理优势,该市境内的黄烨港坐落于渤海湾边,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虽然不如本省的唐山港,但也早就跻身亿吨级大港之列,在全国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沧州能源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得天独厚的基础。的确,沧州也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条集石油炼化、精细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以及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绿色化工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绿色化工园区名录,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跻身河北省唯二两家上榜的园区之一,另一家则是来自于省会石家庄的循环化工园区。目前,沧州临港园区内集聚了几十家国家级、省级的绿色工厂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此外,临港园区还在功能性化学品、高纯电子材料和氢能领域重点布局,着手向高精尖赛道转型升级。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反驳,沧州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绿色化工强一点也算不了什么,哪座城市还不都有着个把自己的特色产业啊,就说这邯郸吧,它的钢铁行业就异常的发达,去年下半年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邯郸一个市共有11家上榜,其中大部分都是钢铁制造类相关企业,该市的钢铁总产量一度位居全国前十。说的是没错,邯郸规模化的钢铁业确实给当地政府创造了较高的税收,但考虑到炼钢流程的特殊性,原材料和中间品在产值中的占比过大,从而导致GDP的输出值严重偏小,其在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上远不如沧州的绿色化工。另外,由于钢铁行业工序繁杂,成本高昂,再加上最终的钢材商品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压到很低的水平,从而造成其利润十分单薄,而绿色化工行业尽管部分大宗化学品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亏损,但总体上而言还是有一定盈利空间的,尤其是一些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中高端化学品,市场需求仍然十分旺盛,从整体上来看,沧州的绿色化工比邯郸的钢铁要挣钱得多。
去年下半年,由工信部公布的全国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沧州与石家庄、雄安新区共同被列入其上,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不简单啊,作为国家新兴科技的大规模布局,对工业制造水平、大众消费能力以及融合创新基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国家连唐山这样经济体量上万亿的特大城市都没有考虑,更别提什么邯郸了。据悉,作为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分中心也同时落户沧州,而没有设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的石家庄,表明国家是看好沧州的。嗯,截止到目前,试点工作才开展了半年时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已经在农机自动驾驶、智慧海洋船舶监控、智慧交通、应急救灾等各个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遍布于沧州的大街小巷,沧州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也因此瞬间被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相比之下,邯郸虽然也将数字经济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狠抓不放,但由于缺少空中卫星的协助,许多行业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还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只在供电、农田灌溉等少数几个领域发挥作用,整座城市的档次一下子就掉下来一大截。
呵呵,虽然邯郸是我国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战国、西汉时期还是一座著名的大都市,其名声和影响力比沧州要大得多,但盛极必衰,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现在的邯郸早就日趋衰落,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在海洋经济和数字化科技占据主导的今天,邯郸败给沧州是必然的,怨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