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小编提到了湖南,今天这篇就来谈一谈湖北吧,虽然两省同属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管辖范围之内,又都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中游流域,人文环境、民俗文化、风土人情都大差不差,但两省的发展模式却大相径庭。与湖南不同的是,目前湖北省内还没有哪座城市在哪个领域能够与武汉相抗衡,无论是先进制造还是科技创新,亦或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部都是武汉一家独大的局面在长期维持着,其它城市根本没有半点出头的机会。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目前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武汉发达的工业在湖北省内无人可挑战,这点就不用小编多说了。不过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武汉依然遥遥领先于省内各兄弟城市。先说景区吧,截止到目前,湖北省共有17家5A级景区,其中武汉3家,宜昌4家,恩施州4家,其余各地市均零星分布着一家,有的地市还一家都没有。而4A级景区则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市,总共有200多家。咋看起来,武汉在A级景区的数量上并不是全省最多,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谈。不过看问题要看全面,数量是一方面,质量是另一方面。由迈点研究院统计的2025年湖北省景区品牌传播力TOP100,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植物园、武汉欢乐谷、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这四家霸占了榜单前四名,类别涉及到科普型、主题公园型,以及历史遗址型。而雄伟壮观的恩施大峡谷、风景秀丽的宜昌三峡人家、古色古香的十堰武当山等一众来自省内其它地市的自然山水型景区,统统位居其后,全都干不过坐落于武汉闹市区的人文景观类景区,简直不可思议。相比之下,湖南省的张家界大峡谷、怀化黔阳古城、湘西州矮寨十八洞等其它城市的4A、5A景区,至少还能挤进全省前二前三前四的位置,并不是长沙一家说了算。
嗯,与湖南省的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类似,湖北省也搞出了一个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同样是四座城市参与的跨区域合作,但唯一不同的是湖北的这个集群是由省会武汉市牵头,而不是像湖南省那样让一座非省会的普通地级市领队。在这条横跨四座城市的汽车产业长廊中,武汉是唯一一座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研发能力的城市,其境内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起着绝对的支配主导作用,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再到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均有所涉及,其整车产销量比另外三座城市加在一起都要翻上好几倍,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亦或是智能网联汽车,武汉东风汽车集团都牢牢把握着一整套产业链体系,尤其是在运用无人驾驶、5G、车路协同等新技术上,以及吸引外省头部车企前来布局投资方面,整个湖北省无出其右者,这与湖南省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以衡阳为中心的发展格局截然不同。日前,从国务院传来消息,国家正在对汽车整车央企展开战略性重组,而总部位于武汉的东风汽车已经与来自重庆的另一大汽车巨头长安汽车实现了合并,强强联手,新的汽车集团总部仍然设立在武汉,其规模之大甚至有可能晋升为全国第一大车企。
最后再聊一聊教育领域吧,最近刚刚公布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参赛选手名单,中国代表队共有六名高中学生入围,其中湖北作为一贯来的教育强省自然少不了它的份,其足足入选了三位,占据了整个榜单的半壁江山。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三位选手全都不约而同地出自武汉市的高中学校,什么武昌实验中学、武汉经开外国语高级中学啊,还有之前集训队阶段的武汉藏龙高级中学、武汉市第六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等等,反正没有一所是来自湖北其它地市的。不像湖南省那样,在集训队阶段的入围选手里面,还有来自株洲市第二中学、衡阳市第一中学,甚至是岳阳市下辖某个县里学校的,这些非省会城市的学校极大地削弱了省会长沙的龙头霸主地位,而湖北则是清一色的武汉派。
呵呵,副省级城市就是不一样啊,湖北这可怜的十几个地级市,没有一个是武汉的对手,在与武汉新一轮的现代化竞争中全面落败,甚至没有招架之力。而长沙再怎么厉害,其行政级别毕竟还属于地级市,还不能够做到绝对领先,尽管湖南省的其它地级市跟湖北一样也很菜鸟,但有的时候还是能够和长沙过过招的,反正不至于被挤占到墙角边,连杯羹都分不到。也许这就是武汉在综合实力上能胜过长沙一大截的根本原因吧,抢占资源未免太过于霸道,放眼全国估计也找不出第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