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治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庞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重要支撑,而且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具体来说,要着力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在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上下功夫。南水北调精神内涵丰富,至少包含着统筹协调、团结合作的国家精神,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移民精神,忠诚担当、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创新求精、攻坚克难的建设精神等四层内涵。它不仅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诠释了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中国精神,而且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力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正确、理论科学、制度优势和文化魅力。
在深入宣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品牌形象上下功夫。要着眼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从四个方面塑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品牌形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民生工程,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国家工程,集制度创新的典范、技术创新的先锋于一身的创新工程,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梦想工程。
在大力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文化上下功夫。要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加快推进河南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新阶段“如何建设水文化”和“建设什么样的水文化”;要充分挖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历史文化价值,打造水利工程名片;要加强水文化宣传,积极开展中线工程水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基层活动,开展节水教育,讲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利故事。
在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上下功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本身就是具有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旅游景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要以工程景观为核心,与沿线周边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融为一体;要按照“突出保护,确保安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科学规划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及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等功能区,打造集观光、体验、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