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独立团”最后下落,全军覆没于金门战役,不是李云龙指挥

墨色孤舟 2025-01-03 14:59:33

国产诸多抗日电视剧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而《亮剑》也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李云龙”这个角色的塑造更是极为成功的。

随着一篇题目为《亮剑》的报告,电视剧的内容戛然而止,可在原著小说当中,独立团的结局可谓相当悲壮;小说也并非完全杜撰,几乎每个人、每个故事都是有现实原型的。

逢敌必亮剑

李云龙的战术指挥可谓奇特,山崎大队全军覆没更是使得他在晋西北名声大噪,从那以后,他与国民党的楚云飞更是有了惺惺相惜之情。

而1941年那场野狼峪的伏击战,惨烈状况直接震惊了蒋介石,更是使得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极为关注。

抗日战场正是李云龙扬名立万的时期,也是他与楚云飞屡屡大展身手的时刻。

李云龙的指挥固然重要,但他手下的兄弟们更是总能在关键时刻为他撑腰。

攻打平安县城时,邢志国副团长就要比李云龙考虑的更多,他很清楚需要多少武器、多少人手,也得思索很多问题:鬼子来增援如何处理?友邻几个主力部队怎么配合?

当时的李云龙早已被愤怒冲昏头脑,他能下达的命令只有一句:上级追查下来,枪毙我就是了。

一些李团长的莽撞时刻,邢志国都是不同意的,可他深知李云龙的性格,依然会去调集人马、联系配合,这个人物夹在张大彪与赵刚之间,张大彪是指哪打哪绝无二心之人,而赵刚能直接影响到李云龙的决定。

就算意见被驳回,邢志国也总会不假思索地去执行,这是李云龙的福气。

后来为了给魏和尚报仇,李云龙直接带人剿了黑云寨,降职后的他还半开玩笑地给邢志国敬了个礼,邢志国立马说:“团长,你这是成心给我添堵啊,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抗日战场的风风雨雨,让这些老战友情同手足,哪怕是国民党的军人,也会产生惺惺相惜之情,楚云飞便是其中之一。

令人感慨的,便是他与楚云飞的对决。

两人的相遇是决定两党命运的淮海战场上,这次交手他们险些同归于尽。

李云龙被迫击炮弹打得遍体鳞伤,而楚云飞也因胸口中弹倒在血泊中,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身边都有一群愿意舍身相护的兄弟。

二师的胜利本就证明他们有着强大的作战能力,这些士兵大多是从抗日战争中走出的老兵,其战斗意志是常规部队无法比拟的。

这支部队是李云龙的看家部队,是他一手带起的。

哪怕李云龙负伤住院期间,前线的二师也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完全能让这位老师长安安静静养伤。

待到双方身体渐渐恢复,李云龙耳朵里得到的好消息不断,他本人也有了一段姻缘故事,而另一边楚云飞所在的国民党阵营兵败如山倒,捧走一摊故乡的土地,就是他在电视剧中最后的结局。

赢得了解放战争,才有了那篇《亮剑》报告,因为李云龙知道他带的部队是如何一步步走成长起来,渐渐成为华野主力,南征北战解放了全国大部分领土。

看似一切都趋近结束了,可突如其来的转折还是让人悲伤万分。

三大战役基本结束,解放军以8个军的兵力投入了解放台湾之备战中,并于1949年8月发起福州战役。

到了10月,漳州、厦门地区被解放,附近还有一些岛屿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海面上只剩下一座孤岛,那便是金门。

金门是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桥头堡,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前郑成功进取台湾地区都是从金门和厦门两地出发。

若是金门仍然留在国民党手中,对大陆是个巨大的威胁:进可封锁内陆,退可固守台岛。

当年蒋介石虽然败退台岛但仍贼心不死,仍然叫嚷着要搞反攻。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就有了金门岛战役。

小说中,李云龙的二师主力团以及其他两个团共同抵达了金门岛,指挥官并非李云龙,而是李云龙的左膀右臂邢志国。

首批次攻打金门的三个团中,就有邢志国团长率领的一个团,这个团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主力团。

因为渡海作战经验不足,二师登岛后缺乏后方的支援和补给,再加上各自的指挥官都有点轻敌的情况出现,在突发情况面前也有着各自的理解,没能在战场上形成统一战术,给国军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国军在金门的布防同样还有空军助阵,各种火力轰炸更是使得解放军步履维艰,只能一边作战一边等待支援。

邢志国的团每位官兵都是英勇无畏,即便在没有占得先机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重型武器仍丝毫没有畏惧,带着战士们用集束手榴弹去炸坦克。

然而,故事的结局从他们登岛的那一刻就决定了。

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二团所有将士都牺牲了,包括邢志国和张大彪。

邢志国在牺牲之前最后一句话依然是:“请求上级不要撤销我们团的番号,以后重建,再为我们报仇。”

这句话,其实也涵盖了邢志国这位英雄人物的一生。

后来在1955年时,李云龙只获得了少将军衔,与此次作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知道,在电视剧中李云龙在长征时期就是团长了。

那种心烦意乱的感觉最终也使得李云龙渐渐消沉,也让他与妻子田雨产生了矛盾。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云龙屡屡上报要去朝鲜作战,但他的作战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反而接到了南京军事学院的学习通知,于是李云龙去学习的时候才有那么大的怨气。

故事的尽头,却是悲剧的结尾。

现实中的金门战役

电视剧中的李云龙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人都能从容应对,他手下的兵个个都是久经沙场,为何会败在金门?

真实的历史中,就能看出端倪。

1949年10月24日,9000人组成的三个团乘坐300多艘各种型号的帆船向金门驶去,刘亚洲都没弄明白指挥员萧锋为何会摆出如此奇特的阵型,后来还是28军的一位老战士回忆道:“萧锋认为此战必胜,胜利后肯定有缴获的物资,他也想着让战士们分点实惠。”

大家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一路南征北战打了几十年的仗,从没有想过一片小小的金门岛会打不下来。

于是,船上还放着办公桌椅用来在胜仗后办公、有新式人民币用来搞庆功宴。

令人遗憾的是,明明三个团的兵力前后脚登岛,整个岛上竟然连一个师级的指挥官都没有。

还有个致命的问题是,虽说战士们身经百战,但大家过去通常都是陆地作战,渤海军区的老底子也都是北方人,大家这次登陆金门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海。

还有战士口渴了直接喝了一口海水,吐槽道:“是谁在这里放了这么多盐?”

放眼全世界,海岛作战都有一个共性:没有退路。

只有一往无前的冲锋才有可能赢得战机,当发现金门岛的国民党军早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大家更是决定死战,这样还有一线生机。

结果,从淮海战场上败逃的胡琏竟然增兵10万,给这次金门作战加了码。

困境之上又加困境,使得登岛的解放军亟需第二梯队支援;这种关头,国民党海军司令黎玉玺竟率领太平舰而来,猛烈轰击解放军搁浅的船只,轰炸机同时配合俯冲。

躲过轰炸的船只已经不多了,只有些许还能运送物资,可这些船又被国民党用汽油弹攻击,瞬间引发熊熊烈火。

海面上出现了很多不得不弃船回岸的战士,更令人绝望的是,对岸的战火近在眼前,大家却无能为力。

萧锋已经在指挥所里急得团团转,他却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

一直到26日,只有一个营的兵力成功增援,但他们携带的武器同样无法与坦克抗衡。

没有人愿意当俘虏,大家就这么跳下了大海。

国军赶到后,又拿着机枪对着海面扫射,使得海面一片殷红。

此次作战前后历时56小时,解放军没有一人回到对岸,有3000多人牺牲。

更令人感慨的是,里面有一对亲兄弟在古宁头相见了,他们身处不同阵营,也有各自的结局。

此战也给了蒋介石一种莫名的自信,不过他的所思所想却再也没有实现过。

正如《亮剑》中的张大彪、邢志国等英雄一样,他们打了这么多胜仗才走到这里,却没能看到新中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

参考资料

1.记赴金门岛祭英烈之行 朱亚夫 世纪

2.金门战役纪事 人民公安

27 阅读:17628
评论列表
  • 2025-01-05 19:30

    解放金门时刑志国与张大彪不可能还是团长!![得瑟][得瑟]

    寻找有缘人 回复:
    淮海的时候邢是副师长,张是师参谋长
  • 2025-02-01 22:27

    小说里写的三个团分属于不同部队,没有统一指挥,登陆后各自为战,对面还是胡链统一指挥的10万人

  • 2025-01-10 17:00

    脑坏了。

  • 2025-01-06 12:18

    全部牺牲是不可能的,9000人里四千多人当了俘虏,不可能一个团里的都没有吧,没准邢志国也当了俘虏,隐姓埋名甚至做了国军高官了呢

  • 2025-01-09 12:20

    你知道个毛,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是去抗美援朝了

  • 2025-01-16 13:16

    瞎编就是,小说压根没这内容

  • 2025-01-08 17:06

    上金门的三个团分属28军三个师,而且上岛最高军官就是三个团长而已!这已经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怎么会有副师长邢志国和参谋长张大彪呢?小说太能瞎编乱造[笑着哭]

  • BHT 1
    2025-01-06 11:28

    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