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特朗普与普京长达150分钟的通话震动国际政坛。这位自诩"历史学者"的共和党人,在福克斯新闻专访中抛出核心论断:"纵观百年地缘政治,遏制中俄联盟始终是美国的必修课。"
这番宣言折射出特朗普团队的战略焦虑。回溯2017年,新上任的特朗普政府突然扭转奥巴马时期的清洁能源政策,其深层动机逐渐浮出水面——当年美国推动的环保标准意外促成中俄能源联姻,两国耗资数百亿美元建造的"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已累计输送9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德国三年能源消耗总量。
"那真是个灾难性错误。"特朗普在采访中毫不掩饰对前任的指责,"当14亿人口的市场遇上1700万平方公里的资源腹地,任何政治家都该预见到这种危险组合。"为打破这种局面,其团队开始秘密接触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试图重构全球能源版图。
这种战略转向在乌克兰危机中达到高潮。相较于拜登政府1020亿美元的军援投入,特朗普采取"交易艺术"模式,单方面与莫斯科达成停火协议。据《华尔街日报》披露,谈判草案包含矿产利益再分配条款,美国能源企业有望获得顿巴斯地区锂矿开采权,这种"餐桌分菜"式外交引发欧盟强烈不安。
"我们正在修复被民主党破坏的美俄友谊。"特朗普的自信源于历史参照——1972年尼克松访华成功撬动冷战格局。但现实地缘已发生根本转变:中俄年度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北斗与格洛纳斯卫星系统完成兼容,本币结算比例达75%,双方在78个国际组织保持立场协同。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指出:"普京清楚看到美国政治周期的脆弱性,相比四年可能翻转的对俄政策,北京提供的战略稳定性更具吸引力。"这种判断在俄外长拉夫罗夫"中俄承诺不可违背"的声明中得到印证,俄智库开始系统研究"后美元时代"的双边金融架构。
美国战略界对特朗普的"历史复刻"尝试普遍存疑。前国防部长高级顾问埃尔布里奇·科尔比提醒:"当中国持有1.1万亿美元国债,俄罗斯掌握全球13%原油产量时,简单套用五十年前的分化策略如同用燧石枪对抗隐形战机。"这种担忧正在转化为现实压力——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已接受人民币结算,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本币结算比例突破40%。
布鲁金斯学会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对俄政策摇摆已导致欧盟防务自主倾向增强,印度开始重新评估"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价值。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所言:"单极世界的黄昏不仅来自中国的崛起,更源于美国自身的不确定性。"当特朗普政府将乌克兰危机转化为商业谈判时,全球南方国家正加速构建去中心化的多边秩序。
在这场21世纪的大国博弈中,历史经验与当代现实正在发生剧烈碰撞。特朗普团队能否真正拆解中俄战略协作,或许取决于一个更本质的追问:当美元霸权出现裂痕,科技优势逐步消弭,美国是否还具备重塑国际秩序的战略筹码?答案正在西伯利亚的输气管道、黑海的货轮航线以及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变动中悄然浮现。
二战时期,德日意都输了。现在俄罗斯有当时的德国强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