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斗是和?印度不等中资回流,便下了新命令,挑战书发给中国

近现代史源 2024-09-18 01:28:17

日前,印度财政部最新颁布了一项指令,决定对源自中国和越南的部分钢铁产品,实施12%至30%不等的关税,其官方宣称此举旨在“保护并提振本土产业”。追溯往昔,印度钢铁业界早已频频向莫迪政府请愿,要求提升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进口税率。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正当印度政府向中国递出这份“关税挑战书”的同时,却又频频释放信号,表达了对中国投资回归印度的殷切期望,甚至不忘借此渲染相关忧虑情绪。这也太矛盾了,到底什么意思?

印度经济界的观察家指出,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私营部门的投资活动显著疲弱,触及了二十年来的季度最低点。截至今年三月末的财年中,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更是连续两年出现下滑趋势,国内舆论因此呼吁放宽政策,吸引更多中国资本流入以解燃眉之急。

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对中国企业的监管力度显著增强,不仅扰乱了多家中国大型企业的投资规划,还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严格限制中国签证发放、封禁大量中国手机应用、拖延中国投资项目的审批等。其中,印度对中国小米公司的打压尤为引人注目,随后更是将矛头对准了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的印度分公司,以涉嫌洗钱为由拘留了多名高管。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加剧了外资企业对印度营商环境的担忧,也促使部分外资企业加速撤离印度。中国员工因惧怕被捕风险,也减少了对印度的访问。过去四年间,中印关系的紧张态势已导致印度电子制造业蒙受了高达150亿美元的损失,并造成了超过十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印度因此被冠以“外企坟场”的恶名,实则是自损八百,伤人一千。

面对“印度制造”计划推进的重重困难,莫迪政府开始重新评估策略,转而寻求中国企业的投资支持。今年七月中旬,印度财政部发布的年度经济调查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印度制造业发展的两大路径:一是加深与中国的供应链联系,增加进口;二是吸引更多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就连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也转变口风,表示印度并未全面排斥中国商业活动,只是强调了中国企业需遵循的行业领域与业务条件,但具体细节则语焉不详。

至于中印之间的未来走向,是继续角力还是寻求合作?从印度当前的态度来看,莫迪政府内心或许仍抱有“竞争”的念头,毕竟印度长期怀揣“大国梦想”,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处处欲与之较劲。然而,现实却摆在眼前,印度在综合实力上难以与中国抗衡,这也解释了为何其又渴望中国投资回流。

这一矛盾现象,实则透露出印度对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及产业链中核心地位的深刻认识,意识到没有中国的参与,“印度制造”难以独善其身。简而言之,印度虽心有不甘但实力不济,只能采取“面子工程”,一边对中国钢铁征税,一边又乞求中国投资,真可谓“打肿脸充胖子”。若印度真意吸引中企投资,首要之务便是消除对中资企业在投资、运营、竞标等方面的偏见与歧视性政策,确保一个公平、公正、无偏见的商业环境。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72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