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之后的德国被压制得有多惨,二战时期的德国打得就有多狠。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最主要的战败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战败后的第二年,德国就在法国凡尔赛宫签署了和平协议,德国被迫割让了八分之一的领土,十分之一的人口和全部的殖民地,此外德国还要承受高达10亿英镑的战争赔款,这样的条件几乎摧毁了德国的整个国力。
一战后的德国惨状
英法等战胜国除了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限制外,对于德国的军事力量也进行了严格规定,德国的陆军不得超过10万,海军不得超过1.5万,舰队总数不能超过36艘,德国不能建立空军,不能拥有潜艇,坦克,重炮等重型进攻武器,在一系列条约的限制下,德国几乎丧失了自保能力,完全沦为欧洲大陆二流国家,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德国就迅速崛起,更是用一己之力单挑了整个欧洲,让世界都陷入到了德国钢铁洪流的恐惧当中,德国为何会实现如此快速的转变,它又有何筹码敢于单挑整个欧洲?
一片废墟的德国
一战德国能快速崛起,和西方国家的内讧,以及当时普遍的反共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在削弱德国这件事上,法国无疑是最为积极的,作为欧洲大陆的老对手,德法之间有着很深的怨恨,一战更是将这种仇恨进一步激化,法国极力要求对德国进行限制,并希望能够增加德国赔款条约上的数字金额。
无家可归的德国人
对于法国这种一棒子打死的做法,英美则是有了不同的想法,英国孤立于欧洲之外,向来主张与欧洲大陆保持均势,以此确保自己的地位,美国也和英国有同样的考虑,他们既不希望德国重新崛起,也不希望法国一家独大,基于这种想法,英美两国并没有过度压制德国,而是给了德国经济喘息的机会,他们将战争的赔款年限延长了六十年,在德国的发展过程中,英美等国也给予了相当一部分贷款补贴,这让德国经济有了一定的好转。
英法绥靖政策
英美等国纵容德国发展,除了限制法国之外,也是希望能把德国作为欧洲反共的桥头堡,一战之后,俄国内部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建立,自其成立之日起,苏联就成为了西方国家最大的隐患,为了遏制苏联的发展,英美等国支持了德国的发展,而在二战初期,英美等国更是纵容德国的侵略扩张,数次想把祸水东引,企图坐观苏德混战,自己则坐收渔利,但让他们没有想到是,德国却和苏联暂时和谈,把侵略目光首先对准了西欧,英法也是为自己的作法自毙付出了代价,可以说没有英美的纵容,德国就不会如此快速的崛起,也不会在短短20年内就发起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进行宣讲的希特勒
除了英美的纵容外,德国敢于单挑欧洲的另一个底气,则是自身强横的工业和军事能力,1933希特勒上台后,推行了短暂而有效的新经济政策,将大量的大中企业收归国有,集中进行了庞大的基建工程,此举充分解放了德国的剩余劳动力和生产力,让德国的工业产值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到1939年的时候,德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英法的总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
快速扩张的德国军队
强大的工业能力让德国军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动员人数高达1700多万人,其一线作战部队多达900多万,战争期间德国生产的坦克超过5万辆,火炮有16万门,飞机则有11万4千多架,在多种武器的研发方面德国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国所研发的U型潜艇是当时世界最大潜深的潜艇,在大西洋战场上,这种神秘武器通过偷袭战术,给盟军的海上运输船只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被人们称为海上之狼。
惨烈的战斗
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导弹研发技术的国家,其所发明的V1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研发的V2导弹则是世界第一种弹道导弹,而德国也是最早掌握喷射机技术的国家,其所研发的262喷气机,是世界上第一款实战型的喷气机。
席卷欧洲的钢铁洪流
除了武器装备方面,德国的军事理念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在驰骋欧洲大陆之时,德国的钢铁装甲部队已经采用闪电战术纵横捭阖,但彼时的英法等国,还延续着一战的阵地思维,企图依靠坚固的防线单纯进行防守,这让德国人轻松的突破了马奇诺防线,短短一个月内,就击溃了号称陆军第一的法国,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国装甲部队更是纵深跃进到了苏联350多公里的地区,兵锋直指苏联首都莫斯科,但突进的德军最终还是败给了更加强悍的苏联红军,并在盟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走向了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