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80天,回想当时1小时22分钟解决战斗的梗,总感觉笑不出来。刚开战时就说过,如果一场战争不能在60天之内,也就是2个月内结束,那么绝对算不上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毕竟沙漠风暴打了不到40天;1999年的战争也是70多天宣布结束。而一场持续80多天的战争,仍然毫无结束的迹象,其实已经打成了类似一战的壕堑战。双方的推进都不快,基本不存在大兵团快速日推进几十公里,一周下来战线变化超过300公里的情况。因此现在的战局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回到了类似一战的凡尔登和索姆河式的壕堑绞肉机模式,实际上就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双方来说,除了人员和兵器的直接相互抵消和相互消耗,双方的战争开支,也基本稳定在每日10亿美元的水平上。
而且两边都是半斤八两,因此双方加起来的消耗就是一天20亿美元。当然这种战场上直接的消耗,并不包括战区毁坏和影响各自正常的粮食、能源出口而带来间接损失。那么战争既然进行了80天,等于战略攻击方应该已经消耗了800亿到1000亿美元的战争费用。而对战略防御方来说,本来底子就很薄,因此维持战争主要是靠对外的大范围“化缘”。好在西方对其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形态。虽然在西方的民间已经对长期支持这场战争开始逐步地漠视并且有所反感,已经不像刚刚开战时那么有一边倒的民间同情情绪。毕竟时间一长,各种负面幺蛾子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这就在于西方人一贯的自私自利心态。一开始从道义上支持,一点问题没有,也可以有一些帮助行为。
但是战争一旦旷日持久,西方各国需要从本国公民的Q包里直接掏Q,长期支持这场战争时,各种反感和反对声音就都起来了。不过既然战争一定会打下去。那么整个战略防御方背后的力量也不能坐视不管,因此必须继续硬着头皮相互长期地耗下去。问题是战争经费可以开动印C机,那么实打实的武器装备的库存总量可不是像印刷那么快。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如果战争再持续另外一个80天或者90天,会不会把战略防御方背后的西方国家的弹药储备都打光了呢?这种担心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就算是资源雄厚如超级大国,已经在抱怨80天的战争,已经消耗了标枪导弹和毒刺导弹至少50%左右的战略库存。而如果战争再进行3个月,恐怕超级大国都没有标枪和毒刺导弹可以继续提供了。
现在超级大国已经有部分人担心一旦在全球突然出现第二个战场,那么超级大国陆军本身的一些基础性武器都会出现严重不足的局面。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标枪导弹目前仍然是有活跃的生产线继续补充,但是产能暂时还够不上实际的日消耗量。而毒刺导弹的生产线已经停产多年,这才是真正的打一发少一发。除了超级大国,另外欧洲各国也提供了不少弹药。而欧洲各国的情况也是有所差异的。既有瑞典和法国这类军火生产常年活跃的国家,也有德国和英国这些看着工业实力很强,但是实际军工已经半荒废的所谓的工业强国。再就完全没有独立的大规模武器生产能力。只能提供一些现有库存,甚至是现役装备的西欧和北欧国家。最后一类,就是原先的东欧国家,只有少量的西方体系武器保留自用。
然后把过去冷战年代保留下来的苏式武器统统转让给战略防御方,正好借这个机会,快速实现自家武器的全面西式化转变。随着战场对各种重武器和配套弹药的消耗越来越大,其实对背后的欧洲各国的索取压力比超级大国还要大。因为整体上欧洲方面的军工生产能力和武器的总储备量,一直不如超级大国。因此这场战争如果旷日持久,虽然可以让美欧的部分军工企业大发其财,但是对各方的物资和财W压力其实是越来越大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西方武器都被消耗到了近乎过半的程度。比如空空导弹就基本没有用到。超级大国仍然有2万枚以上的巨大库存。如果超级大国直接下场参战,才会用到大量的空空导弹。
如果大鹅能再熬半年 那就坐等欧洲大戏吧 冬天可不和你开玩笑 起码冷小半年 有的瞧了 看谁熬死谁?
那乌克兰变成欧霉海盗们的坟墓
打的越久,俄方越不利,显而易见的事。乌方有外援,俄方靠谁?就算加上白俄罗斯也无济于事,其他友好关系中立国家帮衬也不可能明里来帮,除非那些中立国家想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底裤打掉!
美国弹药多得很[吃瓜][吃瓜]打好几年都打不光
急啥呢,才2个月。他们现在不缺粮,不缺油汽的,他们不急。缺了的话俄罗斯不急。
中国有很多贮备粮可以出口,所以俄罗斯士兵几年的饭都管够,就跟他们耗下去看谁耗死谁!
普京在和八国联军打消耗战呢,高瞻远瞩,战略和经济眼光独到!
狗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