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刚合作,蒙古国态度转变,主动访华,还带来几个“不情之请”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2025-02-18 16:55:00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紧密交织,共同塑造着世界格局。

2月11日 ,环球网报道:中哈达成重大合作,扩大天然气、原油贸易领域合作,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焦点事件。

与此同时,2月14日,蒙古国总理的访华之行也备受瞩目,其态度的转变,以及寻求合作的诉求,为地区合作增添了新的变数。

这一系列事件背后,蕴含怎样的地缘政治考量和经济利益诉求呢?蒙古国又有哪些合作诉求呢?

【中哈合作:区域合作的新引擎】

2月11日,中哈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令人瞩目。

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赴哈萨克斯坦,在中哈企业家经贸洽谈会上,双方企业代表签署了包括中哈能源战略合作协议、中哈农产品进出口协议等在内的8项合作协议。

这些协议的签署,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双方的能源、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能源领域,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天然气股份公司签署的天然气购销合同补充协议,使得2024-2025供气年度合同气量比主合同规定增加1/3。

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也为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出口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化国际石油(伦敦)有限公司与田吉兹雪佛龙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的CPC原油供应协议,涉及金额2.5亿美元,进一步巩固了中哈在能源贸易上的紧密联系。

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哈农产品进出口协议的签订,为两国农产品的互通有无搭建了桥梁,丰富了两国人民的餐桌,也为两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曾经的“摇摆”外交】

蒙古国在过去奉行“第三邻国政策”,试图在中俄两大邻国之外,寻求与西方的合作,以拓展其外交空间和获取更多资源。

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蒙古国与美国、北约等西方国家频繁互动,甚至在一些国际事务中,表现出与中俄立场不一致的态度。

这种外交倾向使得蒙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角色变得微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与中俄的关系。

在能源合作项目上,蒙古国的决策充分体现了其外交摇摆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原本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对于蒙古国而言,参与该项目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过境费,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还能加强与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提升其在地区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蛊惑下,蒙古国试图在项目中谋取更多利益,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导致项目搁置。

俄罗斯果断调整策略,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协议,启动经哈国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这一转变让蒙古国错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也使其在地区能源合作中陷入被动局面,凸显了其外交摇摆对自身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访华的多重考量】

在国际形势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蒙古国总理的访华之行有着深刻的多重考量。

从经济层面来看,蒙古国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资源出口,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是蒙古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额达190亿美元,其中,蒙古国对华出口144亿美元,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91.3%,煤炭等矿产资源是拉动蒙古国对华出口的绝对主力。

蒙古国议会批准塔温陶勒盖煤矿扩产项目,以及连接中国边境的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口岸跨境铁路项目,旨在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促进资源出口,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这些项目的推进,将为蒙古国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蒙古国实现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关键举措。

国际局势的变化也是蒙古国访华的重要因素,特朗普上台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的阴霾笼罩全球,蒙古国作为依赖出口的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与中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蒙古国来说至关重要。

中俄是蒙古国的近邻,与两国保持稳定的贸易往来,可以确保蒙古国的资源有稳定的销售市场,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还能为蒙古国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修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也是蒙古国总理访华的重要目的之一。

过去,蒙古国在外交上的摇摆不定,对中蒙关系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此次访华,蒙古国希望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消除双方之间的误解和分歧,重新赢得中国的信任与支持。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良好的中蒙关系对于蒙古国来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也是提升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

【中蒙合作新篇:共筑“致富路”】

在蒙古国总理访华期间,中蒙两国在多个领域达成了重要合作意向。

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项目是中蒙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它承载着两国人民的殷切期望,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该项目规划已久,历经多年的精心筹备与艰苦谈判,如今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从建设规划来看,这条跨境铁路全长8.08公里,配套5.44公里的桥梁设施,采用宽轨和准轨并行方式运行,宽轨/准轨主干线各一条,其中蒙古国铁路采用1520毫米的宽轨轨距。

蒙方将以宽轨接入并交接给中方,中方在蒙古境内以其轨距处理货物。

蒙古塔本陶勒盖公司将提供9760亿图格里克(约合2.82亿美元)融资,用于支持该项目的建设。

目前,项目预计2025年4月动工,2026年初正式投运。

这条铁路的建成,将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打通中蒙之间的贸易通道,极大地提升运输能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口岸跨境铁路投运后,每年可运输3000万吨以上货物,能够承担蒙古国55-60%的煤炭出口量。

这对于蒙古国的煤炭出口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长期以来,蒙古国的矿产品出口主要依赖公路运输,运输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严重制约了蒙古国资源优势的发挥。

而跨境铁路的开通,将使煤炭运输更加便捷、高效,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蒙古国煤炭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蒙古国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将为蒙古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蒙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炭贸易与煤矿扩产】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蒙古国煤炭的最大进口国,2024年,蒙古国对华出口144亿美元,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91.3%,煤炭等矿产资源是拉动蒙古国对华出口的绝对主力。

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对煤炭有着持续而稳定的需求,而蒙古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双方在煤炭贸易上形成了紧密的互补关系。

近期,蒙古国议会批准塔温陶勒盖煤矿扩产项目,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中蒙煤炭贸易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塔温陶勒盖煤矿是蒙古最大的煤炭产区,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矿之一,储藏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厚度190米,有16层,已探明焦煤储量约64亿吨。

煤矿扩产之后,将大幅提高煤炭产量,预计塔本陶勒盖煤炭年出口量将增加至7000万吨。

这不仅将进一步满足中国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也为蒙古国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对于中国来说,稳定的煤炭供应是工业生产和能源保障的重要支撑;对于蒙古国而言,煤炭出口的增加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结语】

中哈、中蒙合作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并有望进一步深化。

在政治领域,中国与中亚、蒙古国将继续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在国际事务中,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参考资料:

环球网在2025-02-11关于《中哈油气公司签署协议 扩大天然气、原油贸易领域合作》的报道

中国网在2025-02-17关于《【中国网评】蒙古国总理访华,拓宽中蒙“致富路”》的报道

0 阅读:510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