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花钱时修行提升境界:把消费当成布施

冰天暖阳 2025-04-07 08:12:34

修行的人怎样看待花钱这个问题?其中有个观点我要点赞,那就是把消费当成一种布施。

人性是自私、是利己的,而修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摆脱人性的弱点,朝相反的方向走,也就是做到利他。从利己到利他,格局和境界一下子就提升不少。

比如我们在日常消费时,通常会抱着这种心态:不能让对方占到自己一分钱便宜。

然而界限又在哪里呢?事实上是无论自己花多少钱,都会觉得自己吃亏,甚至事后还会耿耿于怀,心想当时是不是讲价讲少了,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破坏自己的美丽心情。

如果总发生这种情况,那自己活得该有多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

此时如果把利己思维调整成为利他思维,心里就能感觉舒服一些:我并没有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布施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在不知不觉间做了一件善事。我把自己让出来的利益,补贴给了需要的人,这是在主动做好事。

或许你可能认为,这完全属于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或者类似于马后炮的想法。

不过我却觉得,这要分成消费前和消费后两种情况。如果买完东西后觉得不公平,再去用布施的思维安慰自己,那其实还是自己的境界不够;可是如果消费前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起心动念本来就是好的,那才是达到了一定境界。虽然都是花了钱,不过因为初心不同,最终导致修行的结果截然相反。

因此学会带着布施的思维消费购物,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心理负担,而是完成一件善事,是一种修行方式。

我们去菜市场买菜、去服装店买衣服、去饭店消费时等,都可以抱着布施的心理,这样有利于自己的修行。

如果你不是修行之人,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说得不好听点,就当做是把多余的钱施舍给乞丐了。

不过现在有种情况我会纠结困惑,那就是去饭店吃饭时,商家使用了预制菜,我会觉得自己不是在布施。

仅从金钱的角度来看,现在有些饭店已经变了味。

以前一家饭店至少养活了厨师、洗菜工等员工,然而使用预制菜以后就不再需要他们,随便找个会使用微波炉的人就可以,减少了不少人工成本。

而且食材方面也省了不少钱,新鲜的蔬菜肉类换成低价的预制菜,几乎不存在原材料损耗问题,这样又节省了很多成本。

虽然商家节约了不少成本,可是我们消费者却并没有因此受益,以前现炒现制花多少钱,现在使用预制菜依然还是花那么多钱,这就让人难以接受。

另外暂且不提饱受争议的食品安全问题,自己明明想吃的是新鲜食材,结果吃到的却是添加剂、僵尸肉,这就不太合理了吧。

而且以前吃饭消费时,饭钱有一部分给了厨师,可是现在又给了谁呢?以前一家饭店可以养活许多大龄打工人,现在却是滋润了背后的资本家。

预制菜可以走进普通家庭,但是如果普遍用于餐厅饭馆,那我就会不太看好。或者说至少应该给大家选择的权利,区别对待预制菜和现炒现制,那我倒是也可以勉强接受。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可能有点扯远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继续回到布施的话题,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种消费观念,如果您觉得有道理就不妨试试,如果觉得我在瞎说也请不要喷我。

总而言之,把消费当成布施,减少一个人的心理负担,也是一种不错的思维转变。

0 阅读:5

冰天暖阳

简介:一个需要慰藉的人,通过劝解别人,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