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布的13个省份人口数据中,浙江、福建、海南、安徽和陕西分别增加43万、10万、5万、2万和1万人。山东、广西、江西、甘肃、贵州、四川和青海分别减少42.8万、14万、13万、7.15万、5万、4万和1万人,而江苏则与去年持平。
2024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在农历上是生肖龙年,每一次龙年都是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期。抛开这个因素,但是我们仍然看到13个省份人口变动呈现剧烈分化,浙江以43万人口净流入领跑全国,相当于每天吸引1178人落户;而山东则以42.8万人口流失成为“最大输家”。这种此消彼长的格局,撕开了中国人口迁徙的深层逻辑。
德先生认为,更多的人口变化背后,不一定是由于生育率的因素,而是户籍政策变动、人口更快流动、经济发展不同、就业机会变化引发的。例如用3个省的数据来分析:
省份
人口增量(万人)
核心产业
户籍新政
浙江
+43
数字经济(阿里、网易)、先进制造
零门槛落户+大学生创业补贴50万
福建
+10
新能源(宁德时代)、半导体
福州/厦门购房补贴最高100万
海南
+5
自贸港免税经济、康养旅游
外国人工作许可“即申即批”
反观人口流失省份,山东传统重工业占比仍达38%,广西、江西的外贸依存度连续三年下滑超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代际差异,正在重塑中国人口版图。
民众有没有发现,人口可以更自由的迁徙,带来的就是后续驱动力的三重裂变
1. 户籍松绑:从“控制”到“抢人”的质变2024年,杭州率先推行“租房即可落户”,带动长三角户籍人口激增21%;西安对硕博人才直接发放10-20万安家费,年内吸引12万高学历群体。对比2010年北上广深严控人口时的落户通过率不足5%,如今新一线城市的落户通过率普遍超过60%,政策工具箱已从“卡脖子”转向“抛绣球”。各地政策这么香,谁不持续去人口增加的地区呢?
2. 产业迁徙:新兴经济带的虹吸效应这一点以海南的人口流入,最为特点,自贸港政策使其2024年离岛免税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催生28万个新增岗位,其中70%流向岛外务工人员。而安徽依托合肥“量子大道”集聚中科大系企业,半导体工程师平均年薪达35万元,较全国均值高出42%。产业升级的梯度差异,制造出“工作找人”的迁徙奇观。
3. 生活成本博弈:用脚投票的理性选择西部地区也有亮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成都,成都在2024年房价收入比(6.2)仅为深圳(28.5)的四分之一,但互联网岗位薪酬达到后者75%,这种性价比优势使其人口净流入突破15万。反观郑州,尽管推出“零首付”购房政策,但制造业平均工资(5100元/月)低于全国均值9%,导致青壮年持续外流。
假如去掉生肖龙年的生育率影响,那么我们做个数据还原,会发现人口数量变动更加有着剧烈的波动性。2024年因生肖偏好多,对比2023年,多出生50万婴儿,如果剔除后,浙江实际人口净流入或达55万(原43万+12万户籍新生儿)四川人口净流出可能扩大至9万(原-4万+5万外迁青壮年)
形成对比的就是,即便在生育政策刺激下,深圳2024年户籍新生儿中73%为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最后的结论,那就是生存逻辑已经变成“迁徙优先于生育”。目前在我国一线城市和二线中心城市,还有着一定的户口管控政策。如果也全部放开,有可能我们看到的数据,显示的人口迁徙的影响会更明显。
合理预测,在未来二十年,三大超级城市群的人口终局,就是未来会逐步乡村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小城市的人口向中大城市集中,最终三大经济带可能就汇集了我国大多数地方的人口。现在美国的东海和西海岸,日本的东京大阪经济带,韩国的首尔地区,汇集了全国大多数的人口,未来我国也同样会显示这个趋势。
1. 长三角地区:从“包邮区”到“全球脑谷”,人口持续流入上海-杭州-合肥科创走廊已集聚全国60%的人工智能企业、45%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预计到2040年,该区域人口将突破2.5亿,占全国18%,形成“一小时高端人才圈”。
2. 珠三角:制造工厂的智能跃迁,就业机会还在增加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密度(630台/万人)超德国2倍,东莞“机器换人”补贴政策使制造业月流失普工超3万,但同期吸引12万自动化工程师入驻。体力劳动者流出与脑力劳动者流入的“剪刀差”将持续扩大。
3. 成渝:内陆开放的破局者,区域中心吸引力越来越强中欧班列(成渝)2024年开行量占全国45%,带动重庆笔电产量占全球32%。这种“陆权复兴”吸引河南、甘肃等地50万物流从业者西迁,重塑“孔雀西南飞”格局。
有些人说农村户籍会越来越值钱,但其实还是要分析是在哪个地方。在人口明显快速迁出的地区,宅基地和建设在其上的房子,其实价值也会越来越低。而在那些地方老人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年轻人都会逐步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例如之前报道过的贵州毕节某行政村,2024年常住人口从1200人锐减至287人,宅基地交易价跌至50元/㎡。这类地区正经历“学校-卫生院-小卖部”的关闭潮,形成人口流失与公共服务萎缩的死亡螺旋。
在出生率逐步下降的大背景下,仍然有多个省份的人口在逐步上升,这主要体现到在户口管控政策的逐步放松,人口可以更自由的流动,民众的选择越发的多样化。去往机会更多的地方,去往可以自由落户的地方,有可能是年轻人现在的迁徙路线。
中国正上演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生产要素重组。人口迁徙不再是简单的“孔雀东南飞”,而是“鲲鹏九万里”式的多维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