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病人“熬过四坎”可长寿?中医揭秘:60岁后关键要注意

张知识 2025-03-30 18:02:3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谁家厨房没点烟火,谁家餐桌上没点“火气”?前几天小区老张大哥一边捂着肚子一边和老伴念叨:“这点胃疼不算啥,熬一熬就过去了。”结果呢?一查是慢性胃炎,胃黏膜已经跟旧厨房瓷砖一样坑坑洼洼。更扎心的是,老张还振振有词地说:“人到老了,哪个肚子不闹腾?”这话听起来耳熟得很,但你有没有想过,被我们忽视的“老胃病”,其实可能是长寿路上的绊脚石?

很多人误以为胃炎只是“吃坏了肚子”那么简单,实则不然。它像个慢性“内鬼”,可能在你毫无察觉的日子里,一点点地消耗你的元气,尤其是年过六十之后,若是没熬过那几道坎,别说长寿,连安稳活着都费劲。

别以为这是吓唬人。根据国家消化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大约有超过五亿人患有各类胃病,其中慢性胃炎占比高达六成以上,也就是说,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胃疼。更扎心的是,60岁以上人群中,胃炎患病率更是高达70%,而很多人却依旧把“老胃病”当成“老毛病”,能拖就拖,能忍就忍。

那么,所谓的“四坎”到底是啥?真的能决定一个胃炎病人的“寿命走向”吗?今天咱们就从这个看似家常却藏着大坑的话题,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第一坎:疼痛忍着忍着,就真疼出病来了

别小看胃疼这回事,它就像个不定时炸弹。有的人一疼就吃点止痛药,一吃就好,觉得自己“挺会养胃”。实际上,这种做法就像是在堵漏水的水管外面贴胶带,看着不漏了,里面却已经锈蚀严重。

胃炎的疼,不是疼的问题,而是提醒你的胃黏膜正在被慢性损伤蚕食。

尤其是那些间歇性上腹隐痛、饭后饱胀、嗳气打嗝、反酸烧心的症状,一旦持续超过三个月,就别再自欺欺人地说“我胃不好,习惯了”。你这是在和病魔赛跑,跑得慢了,它就追上你了。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年人胃疼了不吃饭,反而觉得“清淡一点对胃好”,结果营养跟不上,胃黏膜修复能力更差,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坎:胃镜不做,病情全靠“猜”

很多人一听“胃镜”两个字,脸都吓白了。“听说做胃镜跟吃铁丝似的,太吓人了。”其实这种恐惧心理反倒耽误了发现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胃炎不是靠经验判断的,不做胃镜,你连它是浅表性还是萎缩性都不知道。

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癌前病变,它像一张通往胃癌的“车票”,虽然不是直达车,但你要是坐上了却不下车,那可就麻烦大了。

医生最怕的就是那种“我不查,我不看,我不信”的病人。等哪天病情恶化了,才后悔莫及。其实现在的无痛胃镜技术,早已不是“铁丝穿喉”的年代,一次胃镜,胜过十次盲猜。

第三坎:药吃对了,生活方式却错了

胃炎不是光靠药就能好的病,它是生活习惯的“晴雨表”。你一边吃着保护胃黏膜的药,一边喝着碳酸饮料、吃着高油高盐的外卖,那效果就跟“边灭火边点火”没两样。

暴饮暴食、熬夜、情绪焦虑、抽烟喝酒,这些都是胃炎的催化剂。尤其是老年人,一旦退休后“放飞自我”,晚上看剧、喝酒、打牌,一不注意就把胃搞坏了。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意思就是你后天的精气神,全靠脾胃来养着。胃不好,身体后劲就差,老年人容易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连个小感冒都能拖成肺炎。

第四坎:年纪大了,胃癌筛查更不能省

很多人一听癌症两个字就脑袋嗡嗡响,觉得那是“别人的事”。但你知道吗?中国胃癌新发病例全球占比超过50%,而其中八成是由胃炎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尤其是老年人,胃炎发展成胃溃疡、肠化生、异型增生,再到胃癌,整个过程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但如果你从60岁开始不定期筛查,就有可能在癌前阶段就截住它。

那什么人群更需要筛查?长期胃痛、消瘦、黑便、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家族有胃癌病史、60岁以上的人群,都是胃癌筛查的重点对象。

别等到“吃不下饭了”才去检查,那时候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了。早发现、早处理,才是长寿的必修课。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那我现在年纪大了,胃炎也有了,是不是就注定走向胃癌了?”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熬过这“四坎”,并且在生活中做出一些关键性的调整。

比如说:

饮食上,三分饱不如七分饱,软烂温热是黄金搭配。

别再拿“我牙口不好”当借口吃泡饭,适当咀嚼才是刺激胃液分泌的秘密武器。

情绪上,胃是“情绪器官”,你一着急它就翻江倒海,得学会“气到为止”不气人。

作息上,胃喜欢有节奏的生活,别总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它可撑不住你夜以继日的折腾。

还有很多人忽视的——幽门螺杆菌检查。它是胃炎乃至胃癌的罪魁祸首之一,我国感染率高达50%,而最要命的是,它可以通过共用餐具传播,一人感染,全家乐。

中医讲究“调和脾胃”,不是光靠药材,而是靠顺应自然、饮食有节、情绪平稳。

一个60岁的胃,如果能吃能睡不胀气,就是你最大的财富。那些年过花甲还能健步如飞、满脸红光的老人,很多人都不是“天生体质好”,而是懂得“胃是根本”的人。

说到底一个人活得久不久,和胃有没有被好好伺候,真的有关系。胃炎患者能不能长寿,关键不在病,而在你怎么过日子。

别等到胃真的“罢工”了,才想起好好对它说一句“对不起”。你得明白,胃是你最忠实的员工,它能帮你吸收营养、维持免疫、支撑身体,但它不是机器,它也会累,也会伤。你若待它如亲人,它便护你到终老。

所以啊,别再用“我这胃老毛病了”来敷衍自己了,熬得过那“四坎”,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60岁以后,养胃不是养生,而是护命。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2年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意见(2022年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22年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23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脾胃论》,中医经典文献整理研究中心编撰

2 阅读: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