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淼创科二度IPO过聆讯,港股或迎保险中介“第一股”

花儿发展 2024-07-26 01:49:10

“海尔系”或迎来第7家上市公司

作者:郑嘉意

编辑:松壑

随着A股IPO节奏收紧,选择境外上市的企业持续增加。

7月22日,港交所披露,二次冲击港股IPO的“海尔系”保险中介机构众淼创新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淼创科”)已通过上市聆讯,向港交所主板发起最后冲刺。

佳音传来,市场高度关注。

保险中介并无登陆港交所先例。众淼创科通过聆讯,对余下跃跃欲试的保险中介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上市完成后,“海尔系”将在海尔智家(600690.SH)、海尔生物(688139.SH)等6家公司外,收获第7家上市公司。

2017年,众淼创科由海尔集团内部孵化,主营IT业务;同年整合海尔保险代理业务,延伸出咨询服务业务。

保险代理业务占众淼创科收入9成。

据《中国保险年鉴》(2022年)披露,众淼创科保险业务收入在国内代理机构中排名仅为第78位。

去年5月,众淼创科首次冲击港股IPO,曾取得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但后来不了了之。

今年4月,众淼创科再度递表并通过聆讯,保荐机构也由国泰君安国际变更为中信证券、中国平安资本。

进入资本市场往往只是第一步,众淼创科的发展仍任重道远,其仍然存在依赖海尔集团、毛利率持续走低等问题;创新科技水平吸金能力如何,有待市场检验。

01

“海尔系”再扩容

“海尔系”是众淼创科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之一。

最初,众淼创科就孵化于海尔集团内部。

2017年3月,海尔集团旗下的青岛海盈汇管理咨询(下称“海盈汇”)以5万元的注册资本设立众淼创科,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等IT服务。

半年后,海尔保险代理全国展业资质获批。

年末,海盈汇将众淼创科注册资本增至5600万元;两周后,众淼创科全资收购海尔保险代理,成为海尔集团指定保险代理服务提供商。

众淼创科的收入至今仍以保险代理服务为主。

招股书披露,2021年至2023年,保险代理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96.7%、88.1%、89.5%;至2024年前4个月,比重仍为93.4%。

递交IPO申请前,众淼创科已完成A轮、B轮融资,金额共计约1.42亿元。

青岛海众捷管理咨询企业(下称“海众捷”)在2019年的A轮融资中加入,增资额为0.1亿元;青岛海欣盛管理咨询企业(下称“海欣盛”)、青岛海创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海创赢”)则在2021年的B轮融资中加入,增资1.32亿元。

天眼查显示,众淼创科现有海盈汇、上海曌奇、海创赢、青岛海创汇、海众捷、海欣盛6名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52.89%、22.66%、13.59%、7.55%、2.77%、0.54%。

这些股东大多与海尔集团存在潜在关联。

其中的海盈汇为海尔集团旗下公司;

海创赢执行事务合伙人(GP)是青岛海智汇赢,实控人为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青岛海创汇GP为青岛海创汇创业投资,后者也由海尔集团控股。

上海曌奇、海众捷、海欣盛的GP均为青岛嗨创,该主体正由众淼创科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鹿遥全资设立。

2017年5月,鹿遥获批担任海尔保险代理总经理;此前曾担任海盈汇总经理,直至今年4月退出。

招股书中,海尔集团处于控股地位,通过旗下公司2家公司持有众淼创科60.44%股权。

但若考虑上述关联方股东,海尔集团对众淼创科股权的控制比例能达到66.48%;加之张瑞敏、鹿遥与海尔集团间的联系,这一比例或能更高。

众淼创科各业务与海尔集团呈现了明显的业务协同。

2021年至2024年前4个月,众淼创科来自海尔集团的佣金收入为1828.8万元、2380.9万元、2410万元及910.7万元,占佣金总收入15.8%、18.2%、15.5%及16.6%。

另有来自海尔集团的IT服务收入57.7万元、604.2万元、873.2万元、166.5万元;咨询服务收入79万元、234.6万元、146万元、28.5万元。

海尔集团也曾是众淼创科主要供应商。

2021年至2023年,海尔集团均在其前5大供应商之列,为其提供转介服务、综合服务与公共事业服务,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比重为5.8%、4.7%与1.5%。

众淼创科在招股书坦言,公司若干保险代理业务毛利源于向海尔集团用户分销产品。若海尔集团保险用户不再通过该渠道购买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或面临不利影响。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对海尔集团保险代理佣金业务的毛利率为73.1%、75.3%、73.4%。

家庭保险用户毛利率为27.9%、29.7%、23.6%;非海尔集团企业用户为47.4%、62.3%、61.6%。

从占比看,海尔集团保险代理佣金收入占众淼创科该项总收入比重为15.8%、18.2%、15.5%;但其毛利占比为29.6%、30.8%、27.6%。

众淼创科解释称,毛利率差异主要由于直销渠道向海尔集团用户分销保险,不向合作渠道、代理人支付转介费与佣金。

据介绍,转介费与佣金占公司销售成本80%以上。

这侧面说明,众淼创科直销范围仍集中在海尔集团。

即便与海尔集团保持当前合作体量,一旦该渠道佣金增速放缓、或是其他渠道佣金收入扩张,众淼创科仍有可能面临整体毛利下降的风险。

招股书披露,2023年,众淼创科营收由2021年的1.2亿元增至1.74亿元,毛利率却由2022年的45.3%下滑至42.8%。

02

“报行合一”持续冲击

众淼创科当前销售渠道有三类:

一是由代理人向家庭用户推广分销、二是由渠道合作伙伴转介用户、三是向企业及家庭用户直销。

只是无论何种渠道,众淼创科的营收都与保险产品佣金费率直接相关。

佣金下降时,中介机构营收放缓,往往只能通过两种方式缓解压力:一是“以量补价”,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弥补收入缺口;二是将费率下降压力转至代理人与渠道合作伙伴。

在实操中,若直接将佣金压力转移至代理人,中介公司可能面临销售人员积极性降低带来的营收压力。

众淼创科承认,涉及费率调整的法规变动将影响其盈利。

监管对保险费率的管控持续收紧,这也可能对众淼创科的毛利水平造成冲击。

为防止渠道手续费抬高的带来的费差损风险,2023年8月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等规则,要求险企审慎确定费用假设,确保支付费用与备案一致。

在此影响下,人身险公司陆续下调佣金费率。

众淼创科表示,“我们的董事确认,该通知明确规定其旨在规范寿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渠道的业务,不直接适用于我们或我们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不过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相关负责人在去年10月份已公开明确,严抓银保渠道费率同时,实施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报行合一”。

“报行合一”要求保险公司给在报监管审批、备案材料中所使用产品定价假设与实际经营保持一致。

作为降低“费差”风险的有力手段,“报行合一”意味着佣金的规范与收缩,给中介机构营收带来挑战。

某头部保险中介机构高层对华尔街见闻·信风(ID:TradeWind01)确认,监管对经代渠道“报行合一”的要求已启动多时。

“监管要求叠加保险公司自查,大部分公司均已降低佣金,降幅整体在50%左右。”该高层指出。

与严监管趋势同步,众淼创科毛利率已由2022年的45.3%走低至2024年前4个月的42.4%。

一方面,其收到的佣金费率整体收窄。

2021年至2023年,其体量最大的财险业务佣金费率由17.4%微增至17.9%,但体量第二大的寿险及健康险已由27.4%降至14.8%。

另一方面,支付的销售成本却在抬升。

2021年至2023年,支付的转介费及佣金占总收入比重已由48.5%增至50.2%。

众淼创科指出,“预计由于公司扩展,未来转介费以及佣金有所增加。为保持毛利及经营利润预期增长水平,我们必须控制转介及佣金费率增长率。”

03

“科技故事”能否吸金?

经营传统保险代理业务同时,众淼创科在极力强调其科技属性。

成立之初,众淼创科就主营IT服务;收购海尔保险代理后,其业务才拓展至保险代理业务,并延伸出咨询服务。

招股书中,众淼创科提及,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保险中介正在推动行业变革。

众淼创科表示,“相较于传统对手方,科技驱动的保险中介企业透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更高效、透彻的监管,提升业务盈利能力,引领行业提升营运效率及盈利能力。”

不过在实务中,众淼创科的研发投入偏低。

2021年至2023年,其研发成本为473.9万元、684.2万元、714.1万元;而同期,其销售及营销成本为683.6万元、994.8万元、1187.1万元。

据招股书总结,其科技成果主要通过3方面赋能业务生态:

一是通过交叉服务平台与“全掌柜”APP提供线上产品推荐、投保、核保、理赔等服务;

二是给予代理人IT支持改善用户体验;

三是给予保险中介与不同行业其他公司IT及咨询服务,以拓展用户群。

上述服务在头部机构中并不罕见,尤其对大型险企与中介而言,线上投保、核保、理赔早成常态。

众淼创科也并非首家讲“科技故事”的保险中介。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6家保险中介公司欲通过“科技故事”登陆美股、港股市场。

其中,有家保险(UBXG)、致保科技(ZBAO)于3、4月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元宝科技、益盛鑫科技、i云保仍在排队等候。

与众淼创科相似,手回科技也欲登陆港交所,不过目前递表已失效。

鉴于港交所目前未有成功登陆的保险中介,此类股权吸金能力尚无先例可参考。

从美股公司看,个别“保险+科技”的叙事仍具备一定吸引,但也有公司出现破发。

例如,3月登陆纳斯达克的有家保险至今已较发行价上涨40.2%,但次月上市的致保科技就跌破发行价,跌幅达10.75%。

0 阅读:0

花儿发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