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基本是男性主导的历史,少数几个被人关注的女性,基本是妇孺皆知,比如权倾一时的武则天,嚣张霸道的慈禧太后,国色天香的杨贵妃,才华横溢的李清照,但也有一些不那么“显眼包”的女性,名气不那么大,但也为历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冯嫽
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汉人对匈奴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攻击。为了寻求联盟,汉武帝计划在西部找到一个强国,共同对抗匈奴,这就是位于天山北麓的乌孙国。为了保持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汉武帝将刘戊的外孙女刘解忧许配给乌孙的军队须靡,而冯嫽成为了刘解忧的贴身侍从。
冯嫽的身世无人得知,然而她出身良好,通晓历史,并精于篆刻。来到乌孙国后,冯嫽短短几年时间里,她对西方语言和习俗了如指掌。迎合刘解忧的意愿,冯嫽作为使者前往邻国,向各位君主赠送礼物,以传播汉王朝的文明。各位君主见到一位汉人妇女作为使者,并且善辩之余无需翻译,深感惊讶和敬佩,纷纷称她为冯太太。
汉宣帝执政期间,乌孙国内爆发了一场内战。本应由刘解忧之子元贵靡继位,然而北山将军却暗杀了他,并成为了新的皇帝。得知此事的宣帝立即命令辛武贤统领一支庞大的军队进入敦煌,准备对乌孙开战。郑吉却认为汉军力量有限,很难取胜,于是提议派遣使者与乌孙国交涉,劝说其退位。郑吉深知冯嫽的人脉广泛,因此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她。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冯嫽毅然前往。她最终说服乌都图,圆满完成任务。汉宣帝听到这个消息龙颜大悦,下旨令文武百官在郊外迎接冯嫽,这种尊重礼遇,在汉代历史上尚属首次出现,更何况是针对一位非皇室的女使节。京畿各地的民众纷纷涌来,希望能一瞥这位委以重任的女使者的容颜,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挤满了人群。
汉宣帝册立冯嫽为正式使者,竺次和期门甘延寿为副使,再度前往乌孙国。冯嫽手持着象征权威的汉朝节旗,宣读诏书,庄严地将元贵靡立为伟大昆弥(乌孙王号),而乌就屠则被封为虚位昆弥。至此,一次潜在的外交危机在乌孙国和汉朝之间得以完美化解。冯嫽倚重自身权势,和平处理了种种纷争,令整个天下回归宁静平顺。她的人生经历,在千年封建社会中独一无二,可称中国最杰出的女子之一。
二、叶小纨
叶小纨(约1613 ~约1657 )字蕙绸,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顺治十四年。父亲叶绍袁,明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一位负有才名的文学家,母亲沈宜修是山东副使沈珫的长女,通经史,善诗词,著有《鹂歌集》二卷、《梅花诗》一卷。小纨是她的次女。
叶小纨自幼聪颖过人,4岁能背蔡琰的《悲愤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10岁就能吟诗作对填词曲。一次母亲让她以词、曲牌名作对,她一口气说了“一斛珠;满江红”、“点绛唇;剔银灯”等七、八副对子。父亲一旁笑道:“吾儿当为易安(李清照)矣!”小纨渐大,与戏曲家沈璟之孙诸生沈永祯结为夫妇,育有一女。
1632年,小妹小鸾、大姐纨纨因多病先后夭折,叶小纨肝肠寸断,伤感之余展纸挥毫,于崇祯九年(1636)著成杂剧《鸳鸯梦》,以为追念。剧中写蕙百芳、昭綦成、琼龙雕三书生金兰结义、生离死别的故事。实际写的是她们姐妹三人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蕙”、“昭”、“琼”分别是小纨、纨纨、小鸾字号的头一个字,年龄也相符合。书籍出版后,一时争相购读,海外亦有流传。崇祯年间,《鸳鸯梦》和她的诗集《存余草》均被其父叶绍袁收入《午梦堂全集》。
三、义妁
义妁,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王范乡姚张村)人。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陷害,双双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虽然养父许善友阻止她学医,但是只要有人找她养父治病,义妁总是偷偷地躲在一边看。
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后遍访名师,研修医术,有幸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悬壶济世,一时间被誉为女中扁鹊。
历史记载最有名的一次医治是这样的。有一天,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三天之后,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十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这一次神奇的医治让义妁的医名一时传遍四方,也为义妁带来了新的机遇。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身患重病,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束手无策。汉武帝听人说起义妁医术高超,便派人专程暗访。结果证明义妁不但擅长内科疑难杂症,而且对外科、针灸也颇精通,所用药物只是些山间的草木藤叶,但疗效极好。于是,汉武帝便诏她入宫为王太后治病。义妁先后做过乳医、女医、王太后的女侍医,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
四、冯太后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冯氏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受册封为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更被尊为皇太后。当时鲜卑贵族乙浑专权,诛杀朝臣。
冯氏密定大策,诛除乙浑,开始临朝听政。随后下令各郡设太学,置博士、助教,根据各郡大小,招收学生;又趁南朝宋内乱,派兵攻占青、齐二州。冯太后推行了三长制、均田制、班禄制等法令,改革了土地制度和官僚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她还重用汉族大臣高允、李冲等人,吸收汉法汉俗,促进了北魏的汉化进程。她还支持佛教发展,建造了云冈石窟等佛教艺术遗迹。
冯太后对北魏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抚养了两代皇帝献文帝和孝文帝,并为他们提供了政治上的指导和支持。她为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革废止等大事提供了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太和十四年(490年),冯氏在平城病逝,享年五十岁,谥号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史称“文成文明皇后”。
好哥难免疏漏,哪些女性是你认为经常被遗忘的呢?欢迎补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