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引人深思:家长的陋习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饭饭妈妈育儿[已注销]4 2021-04-12 13:15:47

文丨饭饭妈

《我的姐姐》热映,很多人都被其中安然与安子恒之间的亲情所感动。

这部影片很好地诠释了长女为母的中国式传统家庭文化,但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这种传统文化可能产生的弊端,不过影片对于这种矛盾融合的非常到位,这也是《我的姐姐》大卖的原因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家庭影响的因素,而其中比较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情节,就是弟弟在被舅舅收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那件事:

姐姐走在路上路过一家麻将馆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弟弟熟悉的声音,于是寻声而去,发现弟弟正在一家麻将馆外面的桌子上,和几个小孩子一起在玩牌。

“七和七,炸,我出完,快给我糖,快给我糖”,弟弟的声音是那么熟练而自然,这让姐姐顿时火冒三丈。

要知道,现在的弟弟安子恒只有六岁,还在上幼儿园,但是在被舅舅收养之后,还没过多久,就被舅舅带到了这个乌烟瘴气的地方,并且还让弟弟学会了“打牌”,更重要的是,弟弟已经开始拿实物作为赌注了。

这时候弟弟的形象也十分的令人震惊,一般来说,耳朵上别支烟,根本就是一个“老烟枪”的典型形象,但是仅有六岁,还不会抽烟的弟弟,却已经在自己的耳朵上别了一支烟。

之后,姐姐安然就进到麻将馆里面,找到了正在打麻将的舅舅,并且直接“掀桌子”,丝毫不给舅舅任何的脸面,当面地斥责了舅舅,随后出门拉着弟弟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只留下舅舅一个人在麻将馆中凌乱。

其实,舅舅这个人还算不错,只不过有点浪荡惯了,自己打麻将不说,还将才领养的弟弟带来了这种不适合孩子来的地方,自然会让 孩子受到歪风邪气的影响。

从剧情中,我们能够看出比较明显的三点影响

①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极大:舅舅打麻将赌钱,弟弟就打牌赌糖;舅舅抽烟,弟弟就抽烟;舅舅在里面打,弟弟在外面打。弟弟活脱脱一个二代舅舅。

②家长言行对孩子的感染很迅速:舅舅仅仅领养弟弟没几天,弟弟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熟手”,不仅深谙打牌之道,还学会了戒烟。

③孩子会认为家长做的就是对的:弟弟其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是非观,但是由于年龄太小,且之前没有接触过打牌这件事,导致弟弟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错的,因为舅舅一直在给自己“示范”。不过还好,弟弟的恶习并未形成,就被姐姐及时地发现并带走改正。

如果弟弟没有被姐姐及时发现,在舅舅的影响下继续走向陋习的深渊,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必然会成为第二个舅舅:一事无成、吊儿郎当,被利益驱使,仅保留一丝的亲情。就像舅舅自己所说的一样:“像我这样的儿子,屁用都没有”。

除了舅舅的这种“陋习”,父母在生活中还常常会出现哪种陋习呢?

陋习一:不负责任、推诿扯皮。

其实,说老实话,在现在的社会中,有很多家长本身就是非常不负责的,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无论是不是自己的责任,他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推卸责任,甚至是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原因时就喜欢说“跟我没关系”。

而这种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就成为了孩子“最坏”的榜样,就算孩子没有推卸责任的意识,也会学习家长的这种习惯,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人们非常厌恶的、不负责任的那类人。

因为没有责任感,不仅仅是一种没有素质、没有道德的行为,还严重影响了孩子本身的能力发展。

孩子如果担不起任何责任,也就无从谈起胆识、勇敢、积极了,也就很难抓住命运给予的机会了。

陋习二:满口粗话、不讲文明。

虽说现在早已经进入到文明社会,但是还有很多的家长经常做出不文明的行为。

★拿最常见的例子来说明

开车路怒,很多家长在开车遇到不顺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口吐“箴言”,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是不是在自己的身边。

而家长的这种行为,将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就算是孩子知道骂人是不对的,但是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之下,耳濡目染了,孩子自然也会逐渐的养成一种喜欢骂人的不文明习惯。

陋习三:没有秩序、缺乏道德。

在现代社会上,秩序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了秩序,我们的社会将不会再安定。

★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例

比如我们去参加一些活动、购买一些东西的时候,常常可能会遇到排队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秩序的去排队,而不应该插队。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家长,却“很精”,往往人们都在老老实实排队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插队,甚至有时候还带着孩子插队,这对于还没有完全建立是非观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一种插队的习惯。

不遵守秩序本身就是一件不正确的事情,孩子如果养成了不守秩序的习惯,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都必将受到人们的厌恶以及社会的鞭笞。

★举例子

比如孩子在路上因为不遵守交通秩序而出事故、在车站不排队买票被谴责、在影院大呼小叫被暴揍等等。

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地不要把这种“陋习”示范给孩子。

陋习三:锱铢必较、视野狭隘。

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但是节俭并不等于吝啬。节俭是在保证自己正常需求的情况下,不浪费、不铺张的行为。

而吝啬就不同了,它是一种畸形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会造成浪费,会导致人们得不偿失。

小贴士

比如说吝啬的人需要一把螺丝刀,于是到商店看到一款一块的,一款两块的,一块的硬度低,两块的硬度高,吝啬的人就买了一块的,但是用不了几次就坏了,最终花了钱,也没有享受到钱带来的便捷,反倒生了一肚子气。

所以,家长可以教育孩子要节俭,但是不能够过分地限制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5

饭饭妈妈育儿[已注销]4

简介:专注于育儿知识分享,让你做个自信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