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这一尊称对应的是皇帝,而皇帝一词来源于秦始皇。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配妻子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自此,皇帝一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而作为皇帝的嫡妻,那么原本的王后就合理地转变称为“皇后”了。
在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历史上,最开始设立皇后的是汉代汉高祖刘邦册封的正妻吕雉。在西汉的历史上有十八位皇后,东汉历史上曾有二十二位。在历史上诸多史籍中,对于皇后的简称都称呼为“后”,例如汉代皇后吕雉被称为“吕后”唐代武则天则被称为“武后”等等。
吕雉
皇后被看作“天下母”,其原因在于自夏朝启继位,“公天下”成为“家天下”,国和家的概念开始被统一起来,家国天下,家国一体的概念开始不断形成,而皇帝作为天下这个家的主导,自然就是“天下父”而皇后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天下母”。
具体为,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皇后则是皇帝的正配妻子。在古代,“后”字最初的意思是“君主”,后来演变为代表女性的一种尊称,而“皇”字则表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意思。因此,皇帝的正妻被称为“皇后”,而非“皇”。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体制中,皇后通常被视为皇帝的代表,代表着皇帝的形象和权威。在宫廷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皇后在宫廷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可以参与国家大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摄政。因此,皇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皇帝的得力助手和象征。
皇后作为皇帝的正配,在宫廷中还受到很高的尊重和礼遇。皇后有专门的宫廷官员和宫女侍候,享受着很高的待遇。皇后还可以参与皇帝的祭祀活动,为皇帝祈福。皇后通常由贵族或皇族的女性担任,这是保留纯正血统原因,也有政治考量,具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皇后通常也是皇后的母亲,可以影响皇位的继承和安排。
可以说,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在古代中国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王朝中最高地位的女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