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为何多推崇佛教?

萨伊拜聊历史 2023-06-24 14:49:22

杜牧曾经写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南北朝时代,江南的寺院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但这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佛教是如何在中国三大宗教之中,发展得如此之快,到了最后,甚至可以威胁到王朝的统治,它占据了那么多的领土,却因为不需要上交任何的税收,而遭到了统治者的憎恶,它经历了数次的盛极一时,三武一脉灭佛之后,统治者依旧在极力宣扬佛教,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在中国,在一个排外的时代,它可以扎根,甚至成长起来,这一切,都要从佛教的东传说起。

佛教原本是印度的本土宗教,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被引入中国,当时的丝绸之路让佛教在新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之后明帝在一次夜晚,梦到一个金人,派人前往寻宝,途中有两位和尚用白色的骏马驮着经书来到洛阳,汉明帝对这两位和尚很是看重,便建立了白马寺,让佛教进入了中国。三国时期,世界动荡,佛教渐渐融入到了中国的传统之中,比如转世投胎、安逸度日、善恶报恩等等,都是为了稳定人心,为了让人民能够过上安逸的生活,所以才会被一些当权者所推崇,但也正是因为道教的雄心壮志,才会如此的强大。那个时代,有不少精通孔子理论的玄学家,他们都是德高望重,门徒极多,势力极强,像是刘备的师父卢植,还有郑玄,在那个时代,他们的实力还算不错,但随着东晋的南迁,官府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人的野心也越来越大,道教分裂的历史由来已久,三国时代,张鲁统治汉中,五斗米教的教主孙恩,在那个时代,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传教士,他的名气不逊色于张角,他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传教士。

孙恩以此为契机,率军出征,一开始的确是所向披靡,连王羲之之子王凝之都被斩杀,随后会稽、吴郡、兴阳等八个州府出征,孙恩败走,销声匿迹,隐姓埋名,却不是久经沙场的军人所能抗衡的,孙恩落荒而逃,隐居一段时间后,再度对建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被刘裕一跃而出,但不久后,他的妹夫卢循带领手下造反,耗尽了东晋军的力量,导致了东晋的覆灭,此后,历代王朝都觉得道教的影响力太大,很容易激起民愤,所以才想要维持宗教的影响力,让佛教与道家分庭抗礼,但佛教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到了宋代,齐朝佛道并驾齐驱,梁朝开国,萧衍成为了佛教的忠实拥趸,这才让佛教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

萧衍在梁朝就是一个佛门信徒,他对佛教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还给予了很多的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而且他还专门撰写了一些佛教的典籍用以宣传,将僧人正规化,制定行为准则,,还发布了一些可以验证他们身份的物品,让他们占据一些地方,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破坏社会等级制度,激化社会矛盾,甚至还让他们离开了皇帝的位置,成为了一个和尚,让大臣们从国库里拿一亿钱来赎他,三四次后,佛教就变得更加的强大了,再加上大臣们都想要得到萧衍的青睐,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寺庙开始在梁朝兴起,这也是为什么三武一宗要铲除佛门的原因。而萧鸾这种通过非法手段登上皇位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要借助佛教的力量,比如武则天,她在道教中的地位并不高,她就必须要借助佛教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萧衍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江南的那些豪门大族,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只要能保持住自己的位置,就已经很不错了,刘裕建宋以来,只有侯景之乱,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战争,所以容易接受佛教。至于萧衍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也不知道,不过从很多寺院来看,他对佛教的喜爱和偏向都是有目共睹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