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拜登,两位风格迥异的总统,当拜登政府显得步履蹒跚时。
真正让他痛心、甚至有些暴怒的,恐怕并不是特朗普的嘲讽。
拜登最初是带着某种信念、甚至是理想主义进驻白宫的,作为长期浸淫于政治与外交棋局的资深人物,他心中一定有一个清晰的构想,如何把中美关系从特朗普所谓的“贸易战”损失中拽回来,如何让美国重新在中国面前展现强大的综合实力,拜登曾不止一次地强调。
哪怕对中国施压,也要有智慧、有长远的布局,当他接手那一团糟的外交遗产时,他的内心可能正在默念,特朗普,你究竟对我们共同的战略目标做了什么?特朗普在2018年高调启动的对华贸易战,打得倒是声势浩大,关税举得就像一把刀,切得满世界都血流成河。
可是,回过头看这场闹剧,结果呢?美国叫的喊痛,中国却坚持了下来,没错,特朗普吹嘘的从中国获得“白条”的美墨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看似亮眼,但它真的让美国在经济上战胜中国了吗?事实上,与这种短视的关税政策产生的结果截然相反,中美贸易依赖并没有减少。
双方经济联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更强的捆绑,特朗普的做法,不仅让本国企业和消费者付出了不小代价,反而让中国更加坚定了主导全球供应链的决心,注意,这才是拜登在上任时最不愿看到的情况!特朗普用一件件关税反弹的冷酷事实,把想着“柔性竞争”的拜登打回了现实。
拜登恐怕已意识到,要重新修复中美经济合作这一课题,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你说特朗普厉害,那他的“脱轨外交”可谓是让原本熬成一锅汤的西方盟友们直接翻了锅,倒不是说特朗普真的天才,而是他的“单干”、“先美国”。
最后才有人类团结的外交方式把拜登的国际治理模式彻底毁掉了,拜登自诩是西方民主阵营中的老队友,他明白如果没有盟友一起发力,美国单枪匹马在全球事务里的影响注定要大打折扣,可看看特朗普留下来的烂摊子吧,频频质疑北约找补资金、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封杀涉及气候危机的巴黎协议,更别提经常摆到桌面上的各种对盟友施压细节,这些行为几乎在向全世界宣布一个讯号,美国不再愿意做大家团结的领头羊,于是,拜登上台后再怎么大喊“America is back”,那些盟友的信任该丢的还是丢了,此时美国的国际声望早已被挖了墙角。
拜登想要团结他们重新对华施加压力,就像对着一个破碎的水盆喊口号一样苍白无力,最后一点,这才是拜登心口最疼的地方,特朗普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大肆封锁,说到底是一种纯粹的野蛮行为,这让想要稳扎稳打构建公平竞争格局的拜登,夹在道德与利益之间。
成了一个不得不接盘的倒霉蛋,你还记得特朗普对华为、字节跳动的封杀吗?这种毫无顾忌的“霸道专制”,当时倒是把美国部分民众“爱国”的情绪搞得十分高涨,甚至顺势推出了“去中国化”的半导体供应链战略,这种策略真的有在全球范围内解决问题吗?
实际上美国科技领域人才紧缺的现状从未改善,相反中国通过自己的自主技术研发一路逆袭,反而在一些科技领域逐渐领跑,拜登所面临的是一个被特朗普强硬政策反噬的现实,中国科技不但因内卷而增强,还套牢了许多受打压的第三方国家,让美国的全球科技优势开始摇摇欲坠。
结果就是,拜登想走一条智慧竞争的路,却发现自己不得不继承特朗普的砌墙思维,这很显然与拜登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而他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只能硬着头皮去试图弥补这些错误,回望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拜登更该痛心的还不仅仅是政策的“毁灭性”。
而是他的战略理想几乎在现实中寸步难行了,当你从头到尾分析特朗普对华的三大“遗产”,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这不只是政治上的分歧,更像是一场铺垫深远的处境悖论,拜登这位老牌外交官曾经幻想过如何稳步与中国竞争,同时维持美国的核心利益。
他的团队或许是想通过搭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美中关系,连通盟友网络、共享中美经济合作红利,现在这些目标都被上任的破局手直接撕成碎片,更可怕的是,美国的外交重心因此变得更加分裂,甚至内耗不断,也许你要问了,拜登真的没有机会了?
答案看似有,但代价无法估量,在痛批特朗普的同时,拜登必须承认一个无比难堪的真相,现如今,中美实力的赛跑已经完全进入到一个复杂的对撞局面,美国在那个特朗普时代开始制造的“对抗氛围”中渐渐迷失了焦点,而中国却从中积累了更具韧性的反制力量。
这篇文章不是为拜登喊冤叫屈,也没有意图在特朗普身上追加过多指责,只是想要说明这么一个事实,任何政客的战略布局,都有一种不可逆的连锁效应,特朗普当年的“对华大刀阔斧”,固然显示出他想要争抢全球霸主地位的目的,可这种方式未必是深思熟虑的。
也给后任留下了巨大的补救成本,于是拜登上台后,看着那些对华政策从各个方面崩坏的图景,他内心不由苦笑,政治风向也好,经济合作也罢,甚至是供应链重新布局,这些本来可以成为他展现智慧竞争力的领域,却被特朗普砸得面目全非。
而这所有的一切,最终推着拜登走向一个没有退路、越来越不自由的外交困境,到底,作为领导者,拜登的痛心不是对特朗普的人,而是对他遗留的结果,这就是政治的真实写照,也恰是中美两国未来博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