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是我军东出抗日的第一战,也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打出的第一个胜仗。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可谓是举国震动。甚至就连蒋介石在听闻此事后都欣喜若狂:“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
那么毛主席对于此战,又是作何反应呢?
备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我党于8月22日-25日举行了著名的洛川会议,在会上毛主席确定了八路军将会进行“独立自主游击战争的总方针”。不过毛主席也采纳了彭老总的意见,那就是“在有利条件下集中消灭敌兵团”。
而在此之前,我党已经多次联系阎锡山的晋军,试图同晋军共同合作抗日,而在阎锡山的要求下,我军也开始东出抗日。此时的日军已经控制了华北大部,而山西省作为华北后首当其冲受到攻击的对象,一时间已是岌岌可危。
阎锡山的苦心经营多年的季军,面对敌军的强大火力以及近乎于无限的空中支援,也是难以抵抗,被消耗的非常严重。然而晋军还是遵守了蒋介石消极防御,集守工事的命令,事实上这反倒进一步的增加了晋军的伤亡,致使其完全陷入被动。
此时的阎锡山早就意识到不对劲了,他其实不想这么被日军平白无故的消耗,其实主观上来说老阎是很想打一场的。但是问题在于,虽然他主观上很想打,可是客观上又认为如果真的打了这么一场,他很有可能会打不过...
所以当时的阎锡山是非常热切的盼望着八路军能够尽快入晋配合他一起打一场,八路军入晋后彭老总和阎锡山敲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晋军在平型关正面固守,八路军一一五师隐蔽于侧面,然后从敌后夹击敌军,阎锡山自无不可。
然而9月16日,日军开始南下广灵,阎锡山试图准备以晋军14个团同日军进行决战,并且要求八路军一一五师一起参战。但是却被毛主席拒绝,毛主席认为应当继续坚持原定的战略,也就是在平型关和敌人打一场。
最终阎锡山同我党统一意见,还是在平型关伏击敌军,同月23日我军开始向平型关进发,25日拂晓前全部进入预定的埋伏地点。而平型关之战,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悄然拉开了帷幕...
平型关大捷25日当天,平型关之战就爆发了,而此时八路军一一五师所面对的敌军部队,是被日军称之为“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该师团的师团长为板垣征四郎,此人为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精通现代战术技能,同时也熟读《孙子兵法》。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将领,却因为在中国的战事实在是过于顺利,所以丧失了警惕性。第五师团在进入埋伏地点时相当的狂妄,没有派出任何先头部队进行探路,同样也没有在两侧部署部队进行警戒,主力部队说说笑笑的便进入了平型关。
七点钟,在敌军大部已经进入我方设伏地点后,我一一五师在林彪的命令下开始攻击。一时间枪林弹雨,杀声四起,日军在我方的打击下猝不及防。道路前后的汽车都被我方击毁,日军就连退出战场的机会,事实上都已经没有了。
被打蒙了的同样还是日军的指挥系统,因为这场战斗来的实在是太过于突然了,所以日军其实根本就没能在此战中构建有效的指挥体系,日军士兵说白了就是各打各的。但是相比于我军此前多次交战过的国民党部队,日军的单兵战术素养确实过硬。
他们自发的以三人为一组,背靠背的同我军十几名战士进行厮杀,此时我军的人数是要远高于日军的。因为我军的弹药有限,所以在后续的作战过程中,我军事实上已经开始同日军展开肉搏作战。
平型关之战虽然大体上还是在阎锡山的战略框架下所展开的,但是八路军却是在进行完全独立自主的作战。后来我党也和国民党的阎锡山,何应钦乃至蒋介石等人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协议,就是国民党不应当干涉我党我军抗日作战的基本逻辑。
然而或许也正是因此,国民党军在平型关之战中的表现可谓是相当的消极,我军原本是有把握全歼整个日军第五师团一整个旅团的。然而当我军完成了对日军的合围后,原定应当起到牵制作用的晋军,却根本就没有出现,我军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打下去。
但是即便是这样,平型关大捷依然是抗战后我国所取得的首个大胜仗。最终日军被我歼灭1700余人,击毁汽车一百余辆,马车二百余台,缴获重机枪20挺,长短枪共计一千余支,除此之外还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消息传回日本国内后,全日举国哗然,很快各种假消息传遍四岛。像是什么第五师团被中国军队全歼,板垣征四郎战死牺牲等等,说什么的都有...板垣征四郎闻讯后大怒,领着部队赶到平型关,看到的只有满地的尸体...
毛主席的态度然而当毛主席看到战报之后,却沉吟了半晌,因为我军的伤亡实在是太大了。林彪是突然袭击,还占了地利,人数上也是日军的两倍,可是我军在歼灭敌军1700余人的同时,仍然还是伤亡了一千五百余人。
所以毛主席在庆祝平型关胜利后,还是指出:“向恒山山脉及 其东,西,北三方向突击"展开敌人侧面的游击战略计划" 暂时尚无执行的条件"要待敌人更深入,后方更空虚时才能执行。”也就是说,类似平型关的大仗,其实还是要少打,主要还是要以更适合我军的游击作战为主。
参考资料:
《平型关大捷成因及军事意义述略》 董志铭
《毛泽东在平型关大捷前后》 党史纵横
《毛泽东批准打平型关战役》 黄允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