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因为《凡尔赛条约》的约束不得不削减已有的武器装备,其中105毫米榴弹炮被允许只能保留84门,这些le.FH16型105毫米榴弹炮是德国一战结束前最后一款制造的105毫米榴弹炮。
le.FH16型105毫米榴弹炮
1918年德国战败前进行新式105毫米榴弹炮的研发工作用于取代16型榴弹炮,但是受到德国战败研发工作被迫中止,战后的间战期内德国秘密进行武器研究工作,1929年德国克虏伯公司完成了1918年新式榴弹炮的研发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掩人耳目另一方面其研究开始年份的确是1918年,新式榴弹炮定型为le.FH18型榴弹炮。
战场上的le.FH18型榴弹炮
le.FH18型榴弹炮在诞生时是当时最优秀的105毫米榴弹炮,该炮不仅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而且射程远、整炮重量适中,不仅可以远距离曲射压制射击还可以调整弹道进行近距离直瞄反坦克,成为二战中德国步兵师的标配师属火炮,一个德国标准步兵师装备36门该炮。
平射状态下的le.FH18型榴弹炮
le.FH18型榴弹炮,口径105毫米,全重1525公斤,炮管长2940毫米(倍径28倍);垂直射界-10°~+40°,水平射界左右共56°;最大射程10671米,炮口初速469米每秒,射速每分钟6-8发。
le.FH18型榴弹炮
le.FH18型榴弹炮改进型号是le.FH18M型榴弹炮,比起原版最大的特征就是增加了炮口制退器,俯仰角度为-5°~+42°,全重增加到1985公斤,因为装了炮口制退器减少了后坐力得以增加发射药装药量,提高装药量后增加了该炮25%的膛压以及发射动能,炮口初速提高到540米每秒,最大射程提高到12325米。
le.FH18M型榴弹炮
1942年后德国空军特别是俯冲轰炸机部队被广袤的苏联国土稀释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地方,作为向前突进装甲师的支援火炮多以牵引火炮为主,为了能够让这些火炮跟上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德国将le.FH18型榴弹炮装上了三号突击炮和二号坦克底盘,前者是StuH 42型105毫米突击榴弹炮,后者是“黄蜂”自行火炮。
StuH 42型105毫米突击榴弹炮
“黄蜂”自行火炮
le.FH18型榴弹炮曾经被引入中国,当时受到日本的阻碍该炮最终来到中国的数量只有30余门且价格比原定价格高出三分之一(德国趁机敲竹杠并且送来的多为二手),这些le.FH18型榴弹炮被编入一个独立炮团参加了抗日战争,由于数量太少加之日军飞机和火炮对该炮采取重点关注导致该炮损失严重难以发挥全力。
le.FH18型榴弹炮曾被少量引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