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庄帝元子攸 形象)
永安三年,公元530年。
这一年,北魏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孝庄帝元子攸干了一件十分轰动的大事儿。
帝王手持利刃,在朝堂之上亲手除掉了为祸人间,擅权专政的大臣尔朱荣。
这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历来,封建帝制时代的权谋之争,似乎都是十分复杂的。
用谋的得与失,用权的道与路,隐秘交错,而帝王和权臣之间的较量,更如一盘高深莫测的棋局,每一步都必须下的十分慎重,才能逐渐掌握优势,从而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但孝庄帝元子攸对付权臣尔朱荣的方式非常简单,他只是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宣召尔朱荣进宫议事,而当尔朱荣跪到皇帝面前时,皇帝眼疾手快,从怀里掏出小刀,噗嗤一刀就给尔朱荣捅死了。
皇帝如此简单直接地除掉了权臣,虽然省时省力,但同样带来了无法规避的后果。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现在“王”是擒住了,但“贼”们要怎么办呢?
尔朱荣不是孤胆枭雄,更不是光杆司令,他的背后是势力庞大的尔朱家族,而当尔朱家族听闻尔朱荣已经在宫中被皇帝诛灭的消息后,这帮仁兄们当时就坐不住了。
(尔朱荣 形象)
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报仇心切,很快集结兵力,攻破了北魏的京师洛阳,孝庄帝元子攸旋即遭到擒杀,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
尔朱兆杀害孝庄帝,控制了京师洛阳,很快成为了王朝的新一任权臣。
在新权臣的拥戴之下,北魏皇室子弟,长广王元晔又成了王朝的新帝。
尔朱家族的军队中,有一位叫做高欢的军事将领,十分引人注目。
高欢,字贺六浑,河北景县人,是尔朱家族麾下大将,敢为人先,功勋卓著,是块能征善战的好材料。
一般来讲,尔朱家族只要有军事行动,高欢必然会参与其中。
但奇怪的是,在反攻洛阳,替尔朱荣报仇的这次行动中,高欢却压根不在此列,而是把自己手下的二十万兵力全都安置到了河北一带。
对这个年轻人来说,乱世之际,积极的攻城略地并非上上之策,真正明智的选择,是在纷乱之中有效地保留自己的有生力量。
尔朱兆在掌握实权之后,有一个很头痛的问题。
北魏的皇帝们曾经在王朝设立了六所军事据点,即北方六镇,用以抵御柔然部落的进攻。
六镇中的士兵,成分复杂,一支军队中,往往不仅有鲜卑人,还有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族人和羌族人。
他们原本就身在边疆,军令时常有所不受,尔朱兆当权之后,六镇的士兵们更是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纷纷造反起义。
一年时间,六镇居然造反了整整二十六次。
志大才疏的尔朱兆面对将士们的频繁变节,束手无策,只好向一直领兵打仗,熟悉军队情况的高欢讨教解决办法。
(尔朱兆 形象)
高欢是个聪明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之处,即:六镇频繁起义,根源在于这支庞大的边疆驻防军队没有实际的统帅,无人管控,所以才会如此放任自流,只要派出强而有力的统帅去管理军队,起义造反之事自然就会减弱,乃至不会再发生了。
说者有意,听者无心。
我们的尔朱兆同志也许是脑袋被门夹过一次,居然当即拍板决定,让高欢去管理六镇军队。
高欢表面上推辞,心里却实在是大喜过望。
自己在乱世之际生存,在尔朱家族里混日子,最缺的就是军队的实际控制权,现在天假其便,让自己做了六镇统帅,这不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结果,高欢前脚当上六镇统帅,后脚就率领大军占据了邺城(河北临漳),公开和尔朱兆作对。
借蛟龙以云雨,以剑锋出暗巷。
此刻,高欢褪去了他的伪装。
他不仅正式脱离了尔朱家族,还在邺城拥立了北魏宗室元朗为北魏新帝。
而在尔朱兆占据的洛阳城中,最初被拥立的皇帝元晔已经被废黜,尔朱家族又拥立了另外一位宗室子弟元恭为新帝。(节闵帝)
(魏节闵帝元恭 形象)
封建帝制时代,如非必要,皇帝只能有一个。
北魏虽然屹立中原,但却并非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所以两个皇帝当家,实在是有点多了。
尔朱家族和高欢之间,势必要展开一场对决。
并且,这将会是一场十分血腥的权力对决,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但很显然,高欢有点太过高估尔朱家族的实力了。
这个人多势众,盛况空前,看似势力遍天下的尔朱家族,实则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所以很快,高欢就击败了尔朱兆,占据洛阳,成为了又一位掌控时局的权臣。
权臣当家,倒霉的无非是天子。
被尔朱家族拥立的魏节闵帝元恭很快被高欢杀害,而被高欢拥立的魏后废帝元朗也随即被高欢废黜。
对高欢来说,元恭是尔朱家族留下的傀儡帝王,自己必然不能拥戴,而元朗则是自己在战乱之际拉出来凑数的,所以只能当做临时工用一用。
(魏后废帝元朗 形象)
高欢真正中意的皇帝,正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元修。
元修,字孝则,孝文帝元宏的孙子,广平武穆王元怀的儿子。
于是,在中兴二年,即公元532年,高欢拥立元修为帝,史称魏孝武帝。
和之前那些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们不同,元修同志不甘人下,一直想要堂堂正正地做皇帝。
帝性沈厚,学涉,好武事。——《北史》
皇帝生性仁厚,知书明理,又喜好军事,实在是个难得的文武全才。
有大才之人,必然有雄心壮志。
做不得皇帝也就罢了,倘若做得皇帝,必然要做一个拥有实权的皇帝。
但对元修来说,想要自尊独立地活着,无疑是一个美好又不切实际的幻想。
北魏,这个曾经屹立于北方,傲视天下的王朝,曾经在孝文帝元宏和文明冯太后的努力下,有过辉煌之至的时刻。
但仅仅过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这个曾经璀璨繁荣的国度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权臣作乱,将领变节,疆土四分五裂,群雄裂土而治,皇权频繁交替。
时至今日,北魏政权早已经名存实亡。
(魏孝武帝元修 形象)
皇帝明白,正在徐徐进军,准备赶往洛阳的高欢表面上是要拥戴自己做皇帝,但实际上,还不是想要把自己变成一只豢养在金丝笼里的鸟儿?
如果自己落到高欢的手里,那就真算是寄人篱下,任人宰割了。
于是,这位北魏王朝的乱世帝王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
他放弃了都城洛阳,弃城不顾,向西而去,直奔长安,想要投奔身在长安的另外一位北魏权臣,宇文泰。
史书上把这件事儿的发生,称之为“孝武帝西迁”,但按作者来看,与其说是西迁,倒不如说是一场慌不择路的逃跑。
这个穷途末路的帝王没有足够的兵力让他别开天地,另造乾坤,身边也没有忠勇敢战,抑或是多智善谋之士为他指明方向。
帝王欲要逃离权臣高欢的魔爪,但目的只不过是投奔另外一位不知居心如何的权臣宇文泰。
(宇文泰 画像)
前途未卜,道路茫茫。
魏孝武帝十分不舍地看了一眼千疮百孔的洛阳城,心中无限惆怅。
洛阳,这是北魏王朝的立国之地,更是鲜卑人生息繁衍的所在。
征服后燕,远征南朝,大破柔然,降服北凉,多少北魏将士们呕心沥血,换来了这江山社稷。
汉化改革,发展文学,兴佛重教,安抚西域,又有多少旷世文臣们殚精竭虑,铸就了这大好河山?
但这江山是主,人是客,纵有万般不舍,该离开的,还是要离开。
可怜这帝王霸业,终成一场浮世幻梦。
对高欢来说,魏孝武帝元修的出逃,是他所无法接受的。
自己拥立元修,那么元修即为正统,即代表了北魏权力的合法性。
而如果孝武帝元修不支持自己,反而和自己背道而驰,那么自己这个大臣所拥有的权力不就不合理了吗?
于是,历史上十分滑稽的一幕出现了。
孝武帝元修在前边发了疯一样的跑,高欢就在后头发了疯一样的追。
不过十分遗憾,我们的高欢同志纵然把吃奶的劲儿全都使了出来,还是没能撵上孝武帝元修。
风尘仆仆,一路逃窜,皇帝终于来到了长安,找到了宇文泰。
但让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离狼口,又入虎穴。
(高欢 雕像)
高欢只不过是想把自己架空,让自己当个傀儡皇帝,而宇文泰比高欢歹毒千倍万倍,他想要的不是皇帝的权力,而是皇帝的性命。
这位进退无据,宛如丧家之犬的帝王在永熙三年,即公元534年被恼羞成怒的高欢以弃国逃跑的理由废黜了帝位,而长安的宇文泰认为既然元修已经不是皇帝,那就失去了被自己利用的价值,所以很快就将其杀害了。
孝武帝元修死了,他一生疲于奔命,穷尽全力去到的长安城,不是温柔乡,不是复兴所,而是他魂归九霄的流放地。
高欢的儿子高橙更嚣张,陛下何意反耶?
高欢至少比宇文泰更光明磊落[笑着哭]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