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表哥私奔,与家庭决裂,一生四段感情,遗言让人泪目,含恨而逝

时代人物录 2019-09-01 20:27:25

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

说这话的是萧红,也真让她预测对了,在她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她生活上的轶事尤其是爱情故事上的关注,要远远多于她的作品。

图|萧红

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叫呼兰的小县城里。萧红的童年并不温馨,九年那年母亲便离世,父亲对她冷漠疏远,只要萧红做错一件事,迎来的便是严厉的训斥。

十四岁时,父亲做主,将萧红许配给了黑龙江省防军第一路帮统汪廷兰的次子汪恩甲,汪恩甲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而且还抽鸦片。

萧红对这个婚姻极度不满意,1930年,萧红初中毕业,如果不出意外,她将很快与汪恩甲成婚。

可是萧红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毅然与表哥陆哲舜私奔,来到北平,并进入女师大附中读书。可想而知,萧红的父亲对萧红的出走是多么的气愤和无可奈何。

在北平的求学之路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困苦的生活面前,表哥离他而去,回归家庭。1931年,冬天的寒假,萧红也回到家中,依然生气的父亲将其软禁在家中,并禁止她出家门半步。

生性倔强的萧红没有服软,在姑姑和七婶的帮助下,萧红再次逃脱。

独自在哈尔滨的萧红,在流浪月余后,终于想到向一个人求助,那就是在哈尔滨上学的未婚夫汪恩甲。

准确的说汪恩甲已经算不上萧红的未婚夫了,因为自萧红出逃后,汪家生气之余断然取消了这门婚事。

汪恩甲虽然是纨绔子弟,没什么大志向和进取心,但是对萧红倒是真的喜欢。汪恩甲积极帮助萧红,使其不至于流落街头,也许在困境能促进感情,通过这次接触,两人也渐生情愫。

图|萧红与萧军

两人虽然有了感情,也成为了恩爱的情侣,可是汪家却怎么也接受不了萧红。感情的事一旦家庭参与进来,就变的极为复杂。

汪恩甲母亲断绝了儿子的经济来源,汪恩甲的大哥还公然以汪恩甲的名义,代弟弟解除婚约,气的萧红一纸诉状状告汪恩甲的哥哥。

汪恩甲为了顾及哥哥的声誉,违心承认解除婚约是自己的主张。萧红输掉了官司。

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心爱的爱人,汪恩甲极度困苦,最后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离开萧红,回归家庭。

汪恩甲离开萧红时,萧红已怀有身孕,当时二人正在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面对汪恩甲的离开,萧红又一次感到了茫然与无助。

萧红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萧军。

图|萧红萧军与黄源合影

因为欠钱太多,萧红无法离开旅馆,最后还是萧军将其救出。萧红的孩子出生后,因为无力抚养,被迫送人,后来孩子夭折。

可以说直到现在,21岁的萧红在这几年里就没过过什么安稳幸福日子。

萧红与萧军相爱后,生活依然困苦。

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交付了房租,便囊空如洗,再没有多余的钱租被褥;在哈尔滨滴水成冰的冬天,他们用脸盆喝过水,整天就一起啃一块干粮。

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上的困苦也使得二人经常吵架。

虽然生活困苦,但是这段时期的萧红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1933年,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轰动。

因为这部小说揭露了日伪的黑暗,为了避免迫害,萧红与萧军来到了上海。

来到上海后,萧红月萧军与鲁迅、矛盾、胡风等作家相识,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使得萧红的文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图|许广平、萧红、萧军、周海婴在鲁迅墓地

1935年12月,萧红的作品《生死场》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这也是萧红第一次使用她的署名“萧红”。

这部作品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作品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一举成名。

萧红在文学上虽然成名,可是与萧军的感情却没有走到最后,1938年,二人宣布分手,其实二人的矛盾早已凸显,直到这个时候二人才决定分开,与汪恩甲的分手一样,这次萧红也是怀上了萧军的孩子。

是巧合?还是命?怎么在怀孕时,男人都纷纷离开了她。

其实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有结果,因为萧军晚年时坦承,当初并未拿萧红当成自己最后的归宿:“她单纯、淳厚、倔犟,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与萧军分手后,萧红与同样来自东北的作家端木蕻良走在了一起。

图|萧红与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人,端木蕻良是他的笔名。估计如果我不解释一下,你有可能会怀疑萧红嫁的是日本人。

1938年4月,二人举办了婚礼,主持婚礼的胡风提议新人谈恋爱经过,萧红坦言:

“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从萧红的这句话中可看出,萧红对爱情和婚姻最大的追求就是安稳,她再也受不了争吵,尤其受不了男人的离开和抛弃。

可是,这样安稳的日子却没有持续多久。而且事实也证明端木蕻良也不是那种能依靠终身的人。

两人婚后不久,日军轰炸武汉,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萧红,一人前往重庆。萧红历经磨难到达重庆, 1938年年底,萧红在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不久即夭亡。

端木蕻良属于依赖性非常强的男人,家里大小事情都要萧红来扛,而萧红的身体本来就不好,此后更是每况愈下,这些琐碎的事情不能不让萧红觉得厌烦。

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在香港期间,萧红完成了《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三部作品。

1941年,萧红到医院检查,发现有肺结核,1942年1月12日,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萧红被做了喉部手术,手术致使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

1942年1月19日这天,萧红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三天后,也就是1942年1月22日,萧红带着遗憾与不甘含恨而逝,享年31岁。

萧红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可以说她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宿,萧红曾这样解读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的遭遇,也反应了当时知识女性的迷茫,她们生活在传统与新思想碰撞的年代,无时无刻不在抗争,她到死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一生追求安稳,可是一生都没有得到安稳。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