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早逝,他蓄起胡须发誓终身不娶,感动的岳父要再嫁他一个女儿

时代人物录 2019-07-15 23:00:44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上述这段话对于浙江大学的学生应该很熟悉,这段话就出自浙江大学的校歌。2014年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曾公布了最受网友欢迎的高校校歌前十名单,《浙江大学校歌》荣登榜首,获得“最美校歌”的称号。

图|马一浮

这首校歌的词作者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马一浮,创作于1938年。

校歌的歌词很长,我不能一一列出,感兴趣的朋友可自己查阅。我将开头的那段话翻译一下,你就知道马一浮的文采怎样了。译文:

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千江万河。

大学学问广阔无际,延伸到整个宇宙天地。

……

要胸襟宽广,不偏守门户之见、宗派之私。

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图|马一浮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他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马一浮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道德高尚、为人谦逊。被人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马一浮,道德高尚,为人谦逊。

别看马一浮性格很好,但是身上有着极其浓厚的文人傲骨。面对骄横的权贵,他常常横眉冷对。

一次,孙传芳专程到马一浮家拜访,马一浮知道来访者是孙传芳,立即表示不接见。家人考虑到孙传芳的当时权势,便打圆场说:“是否可以告诉他,你不在家?”马一浮果断地说:“告诉他,人在家,就是不见。”孙传芳听后,只好没趣地悻悻而返。

这个事情在当时也一度轰动一时。

图|马一浮

马一浮在16岁时成了汤寿潜的东床快婿,汤寿潜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

马一浮与杨寿潜的大女儿汤孝愍结为连理,在当时也是成为一段佳话。当时,马一浮才华横溢、文质彬彬,汤孝愍温柔体贴、秀外慧中,两个人可以说是天生一对。

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可是幸福的生活却极其短暂。婚后三年,1902年汤孝愍便因病去世。

关于汤孝愍的去世也有种说法,说是在守丧期间汤孝愍怀孕了,按照古制,守丧期间有喜,这就是大逆不道、大不孝的非礼,所以小夫妻俩当时一下子慌了手脚。夫妻俩偷偷买打胎药,结果造成中毒,最后不幸逝世。

发妻的去世让马一浮悲痛不已,而且两人连个孩子都没有,这更加加深了马一浮的孤独感。伤心的马一浮决定终身不娶,并蓄起了胡须。

当时很多人对马一浮的决定感到不可思议,毕竟当时的马一浮太年轻了,仅二十岁。而且马一浮才华横溢,前途不可限量,真的能耐住孤独而孑然一身的生活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马一浮渐渐蓄起的胡须,人们终于知道这个年轻人不是开玩笑了。

图|马一浮字迹

马一浮的执着,也感动了岳父汤寿潜,汤寿潜打算把三女儿嫁给他。一次,他将马一浮叫到了家里说“你一个人的生活虽然自由,却是难过,你再娶一房吧,我三女儿温慧贤淑,你可以将她带走。

但是马一浮拒绝了。

汤寿潜还给马一浮写了一封信,劝他再娶,大意为:

我的女儿福薄命薄,早早亡故,先生还是应该继娶一房妻子,再结画眉之乐,不要一个人孤单苦度日了。

但是这个提议被马一浮拒绝。

后来到了马一浮45岁的时候,朋友林同庄看见马一浮一个人很孤单,就有意撮合一门亲事,结果还是被马一浮拒绝了。

图|马一浮

1967年,马一浮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从1902年发妻去世,这六十五年的时间里,马一浮都在思念亡妻的日子里度过,他用一生的时光实现了自己对婚姻的诺言。但是,我想,如果汤孝愍在天有灵,她是不希望马一浮为她终身不娶的,因为,他们彼此都希望对方是幸福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