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世道动荡,民生多艰,太原府治下有个清平镇。镇里有个叫王生的书生,家境虽不算富裕,却也衣食无忧。王生自幼饱读诗书,一心渴望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只可惜时运不济,屡次科举皆名落孙山。
这日,王生如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坐在窗前诵读经史子集。春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身上,却暖不了他那颗因屡次落第而渐冷的心。读着读着,王生只觉心烦意乱,便放下书卷,出门散心。
他沿着小镇的青石路信步而行,不知不觉走到了镇外的山林之中。山林里,树木郁郁葱葱,野花肆意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王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的烦闷顿时消散了几分。
走着走着,王生突然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他心中一惊,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草丛中,有一个女子正独自啜泣。那女子身着素衣,身形单薄,一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身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王生心生怜悯,快步走上前去,轻声问道:“姑娘,你为何在此哭泣?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女子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梨花带雨的面容。她的眼眸中满是哀伤,声音哽咽地说道:“公子,小女子本是外乡人,随家人外出投亲,不料途中遭遇强盗,家人皆被杀害,只剩小女子一人,孤苦伶仃,无处可去。”
王生听后,心中大为不忍,说道:“姑娘莫要伤心,若姑娘不嫌弃,可随我回镇上,暂且在我家中落脚,待日后寻得好去处,再做打算。”
女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连忙起身,向王生福了一福,说道:“如此,便多谢公子搭救之恩了。”
王生带着女子回到家中,将她安置在客房。他的妻子陈氏,是个温婉善良的女子,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丝毫怨言,还亲自为女子准备了衣物和饭菜,对她关怀备至。
女子自称阿莲,在王生家中住下后,每日帮着陈氏操持家务,待人温和有礼,镇上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王生也时常与阿莲交谈,发现她虽身为女子,却饱读诗书,见解独到,心中不禁对她生出几分爱慕之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生对阿莲的感情愈发深厚,时常背着陈氏与阿莲幽会。阿莲也对王生情意绵绵,两人如胶似漆,仿佛世间万物都与他们无关。
一日,王生在街上遇到一位道士。道士看到王生后,脸色骤变,上前拉住他的手,神色凝重地说道:“公子,你周身妖气环绕,怕是被邪祟缠身了。”

王生心中一惊,但随即想到阿莲温柔善良,怎么可能是妖邪,便以为道士是在故弄玄虚,想要骗取钱财,于是冷冷地说道:“道长莫要胡言,我好端端的,怎会被邪祟缠身?”说罢,便甩开道士的手,匆匆离去。
回到家中,王生心中仍有些不安,他悄悄地来到阿莲的房间,想要一探究竟。当他推开门的瞬间,却看到了令他毛骨悚然的一幕。
房间里,阿莲正背对着他,一丝不挂地站在那里。她的手中拿着一张人皮,正用彩笔在上面精心描绘着五官。王生只觉头皮发麻,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他惊恐地瞪大了眼睛,想要尖叫,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半点声音。
阿莲似乎察觉到了王生的到来,缓缓转过身来。她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温柔,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狰狞。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说道:“公子,你终于发现了我的秘密。既然如此,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说罢,阿莲猛地向王生扑来。王生转身想要逃跑,却发现房门不知何时已经被紧紧锁住。他四处寻找着可以防身的东西,慌乱中,他拿起了桌上的一把剪刀,对着阿莲大声喊道:“你……你别过来!”
阿莲却丝毫不惧,她的身形如鬼魅般飘忽,瞬间便来到了王生的面前。她伸出双手,向着王生的心脏抓去。王生惊恐地闭上了眼睛,心中绝望地想着:“难道我今日就要命丧于此了吗?”
就在阿莲的手即将触碰到王生的瞬间,突然,一道金光从窗外射了进来,将阿莲击退数步。王生睁开眼睛,只见那位道士手持拂尘,从窗外飞了进来。
道士怒目圆睁,指着阿莲说道:“你这妖孽,竟敢在此害人,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说罢,他口中念念有词,手中的拂尘一挥,一道强大的法力向着阿莲袭去。
阿莲见状,连忙躲避。她将手中的人皮往身上一披,瞬间化作了一个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的恶鬼。她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向着道士扑了过去。
道士与阿莲在房间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一时间,房间里飞沙走石,桌椅横飞。王生躲在角落里,吓得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
只见道士身形矫健,手中的拂尘如灵蛇般舞动,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强大的法力,打得阿莲节节败退。阿莲不甘示弱,她施展出各种妖法,试图反击,但都被道士一一化解。

经过一番激战,阿莲渐渐体力不支,她的身上多处受伤,鲜血直流。道士见状,抓住机会,大喝一声:“妖孽,看你还往哪里逃!”说罢,他将手中的拂尘高高举起,一道耀眼的金光从拂尘中射出,直直地射向阿莲。
阿莲躲避不及,被金光击中,发出一声惨叫。她的身体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道士收起拂尘,长舒了一口气。他走到王生身边,将他扶起,说道:“公子,如今妖孽已除,你可安心了。”
王生惊魂未定,他望着道士,眼中满是感激之色,说道:“多谢道长救命之恩,若不是道长及时赶到,小生今日怕是性命不保。”
道士微微一笑,说道:“公子不必客气,这皆是公子的造化。只是公子今后切不可再被美色所迷惑,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王生羞愧地低下了头,说道:“小生定当铭记道长的教诲。”
道士又叮嘱了王生几句,便转身离去了。王生望着道士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经过这场变故,王生大病了一场。在陈氏的悉心照料下,他的身体才逐渐康复。从那以后,王生彻底收了心,他不再沉迷于儿女情长,而是一心扑在学业上。他每日早起晚睡,刻苦攻读,希望能够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了科举之年。王生满怀信心地踏上了赶考之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他来到了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
考试结束后,王生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放榜的日子。一日,他正在客栈中休息,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他连忙走出客栈,只见人群中围着一张皇榜,人们正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王生心中一紧,他快步走到皇榜前,眼睛急切地在榜单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了一个名字上——王生。他中了!王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不久后,王生被朝廷任命为县令,前往偏远的地方赴任。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他时常想起自己曾经的遭遇,心中对陈氏充满了愧疚和感激。他深知,若不是陈氏的不离不弃和默默付出,他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闲暇之余,王生会将自己的经历讲给身边的人听,告诫他们要珍惜眼前人,不要被表面的繁华和美色所迷惑。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警醒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多年后,王生告老还乡。他回到了清平镇,与陈氏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他们的子孙满堂,一家人其乐融融。而那曾经的惊心动魄的经历,也渐渐成为了一段尘封的往事,被岁月所掩埋。但每当王生回忆起那段往事,心中依然会涌起一阵波澜,他深知,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诱惑和危险,只有坚守本心,才能走得更远。
欧州最古老的风车磨坊,是一种固定的结构,称为柱状风车,有一根竖轴,由安装在露在轴外的,两套水平辐条间的一周风帆带动旋转,后来欧州人又建造了塔状风车,其顶部是可以用人力手工转动的,以使风车帆布对准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