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引争议,安全与健康能两全吗?

食品研发与生产 2023-10-11 13:05:05
前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预制菜行业近年来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将预制菜引入校园,既是为了满足学生们快速、方便的用餐需求,也是为了推进校园餐饮的转型升级。然而,这个话题在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安全与健康问题的深入探讨。

图源:创客贴会员

预制菜究竟是什么?

预制菜是指经过预先加工、切割、烹饪、包装等处理流程,可以直接配送或销售给消费者食用的菜肴。虽然预制菜行业尚未有一个全面公认和统一的定义,但业内的普遍观点是,预制菜是经过预先加工或预烹调处理的,并预先进行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图源:创客贴会员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预制菜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可能突破8000亿元。同时,预制菜在B端餐饮市场的应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预制菜在保障餐饮企业供应链稳定及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85%以上销售至B端,餐饮企业已经成为了预制菜的主要销售对象。

被推到风口浪尖的预制菜

前不久,“预制菜进校园”的相关话题不断成为社交媒体的热议焦点。一些观点认为,符合健康标准的预制菜进入校园并无不妥,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品尝到复杂工艺制成的餐食,也能在食堂员工数量有限而学生众多的情况下,减轻备餐压力,因此不应因部分希望降低成本的人而针对整个行业进行抨击。

也有反对者坚决抵制预制菜进入校园,认为预制菜含有过多的添加剂,不适合给孩子食用。此外,还有网友提出,凡事不能过于绝对,应该给家长和孩子提供选择的余地。

由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关于预制菜进校园一事,大家最为关心的仍是食品安全问题。

菜品质量不能一概而论

早在今年2月的时候,预制菜就已被正式列入“中央一号”文件,其推广也变得理所当然。目前,预制菜市场呈现出以地区性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的竞争格局。但伴随热度而来的,也有不少的争议。

预制菜到底安不安全,这个问题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态度来回答。因为预制菜究竟健康安全与否,取决于预制菜的成分、加工方法和保存方式。预制菜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即食、即热、即烹和即配食品,有着不同的食用方法和处理要求。其中,即配食品,就是我们平时所说免洗免切的净菜,而即烹食品,则是包含了所有的食材及配料,仍需二次烹饪,不过是替我们做了食材处理的工作,提高了餐厨工作效率。

图源:创客贴会员

央厨模式加持下的学校食堂中,也不乏佼佼者。近期,烟台市芝罘区的一些学校食堂逐渐开始采取央厨冷链配送半成品食材至学校食堂,再由学校食堂加工成饭菜的供餐模式。除去公开透明的餐厨运行模式外,学校还设立了膳食委员会,每周将食谱预先发送到各班级的微信群中。并定期邀请家长代表,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观看食物制作流程。其他学生家长若想参观学校食堂也可经门卫登记后随时进入学校食堂观看,无需提前“预约”,这种对供餐质量的自信也更让家长们放心。

把“知情权”交还消费者

预制菜的舆论发酵至今,真正亟需解决的是消费端的不信任问题,其中关键是满足消费者对“知情权”的要求。对于消费者来说,信息的透明化是接受预制菜的首要条件。

此前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也明确指出: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近年来,不少高质量高标准的高端预制菜凭借着美味健康、方便快捷等优势已经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在当前的市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在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从业者仍旧需要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以合适的方式提高信息透明度,让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预制菜产品的成分和制作工艺,慢慢消除对预制菜的误解,建立消费信任。决策者们也应负担起社会责任,在食品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为消费者们提供充分的安全感。

此外,作为预制菜加工转运的最大枢纽,中央厨房也应以严格的标准、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定期的检测和监督来确保每道菜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保证预制菜的安全卫生与营养健康,重塑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