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可能都注意到,现在的书法展上,那些入展的作品往往都写得很不规范,尤其是一些草书作品,几乎很少有写得很传统的作品,而那些写得潦草的作品往往都是展览作品,于是,一些人就觉得,当代书法展是破坏了传统书法的展览,这个责任就归咎于书协组织或主办方。

我们先看看书法展上的作品是怎么来的?很多人就会说,是作者投稿来的,难不成这都是评委写的吗?你还不要说,作者投稿是必须的,但这些投稿作品又是怎么来的?难不成是评委写的?你也不要说,就十三届全国书法展来说,那些入展的作品,虽然都是经过作者一次次书写而出,但后面的团队是出了不少力。

这个现象可能并不只是十三届全国展,以前也都是有这样的现象的。首先是培训班。培训班是有经验的老师所举办的,他们在短时间内,抓住当下书风的特点,给学员打造出具有能入展的作品来。据一位知情人士说,几十个学员一起学习创作,刚开始各自创作,创作完成后拿给老师看,老师就会把它们的作品一幅幅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和不当之处,学员下来以后再按照老师所指出的问题进行改进,这个改进不只是一遍就能完成的,最后只要符合了老师的想法后,作品就可以投稿了。

上面这个现象,因为许多投稿者都是一个班的,是同一个老师所教,假如入展了,你会看到他们的作品风格几乎是一样的,这就给同一届书法展的整体风格带来的同一性,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某届书法展上草书风格大都是雷同的。如果要说也有不一样的风格,那可能就是另一个培训班上的作品也出现在书法展上了。

再有就是受到时风的影响。例如书法博士陈海良最近所举办的一次书法展,那个展览规模很大,当时很多名家、领导也出席了那个活动,可以说,陈海良的书法展,既是一次个人展,也是当下书法风格与水平的展览,他的作品引领了时下的书法风气。领导、专家、学者纷纷站台,为陈海良书法展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那些具有资格的人都说作品好,书法创作的风气也就成为时下的书法风气了。

陈海誏作品
于是,对于陈海良草书风格的定性,全国书法界也对此予以默认了。而在十三届全国书法展投稿之际,许多草书家们也就会借鉴他的书法风格进行创作,这样一来,书法创作也会自动向陈海良书法风格靠近,假如不能入展的话,可能是评委眼睛不亮,为了眼睛亮起来,为了能体现水平,评委肯定也会让这类风格的作品入展的。

明徐渭作品
还有就是传统书法已经在许多人心目中形成了审美疲劳。什么意思?很久以来,许多人学习书法都去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米芾、黄庭坚、张旭、怀素、王铎等人,这样的作品风格不光是评委学过,就连初学者也去学习它们,因此,学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审美疲劳,人们不会有新鲜感的。于是乎,许多人就从明清民这几个时代中扒拉一些古人的作品来学习模仿,例如徐渭、祝允明、张瑞图等人,这样的作品风格也是前人,如果谁敢说不好,那就等于否定前人,评委或者哪个专家还不会傻到这个程度吧。

徐渭作品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书法风格,尤其是草书作品的风格看似很乱,形式单一,形成这个局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书法展览这个总根本所造成的,因为一旦入展了就是书法家了,培训班不会管哪个人今后怎么样,只要能达到眼前的要求就行。某位书法名人的示范效应对不对,你也不能说对还是不对,但至少,人家是书法专业的博士、教授,水平能差吗?即使你看不上或者看不懂徐渭等人的作品,但它也是传统书法中的另一种形式,而传统书法中不只是只有“二王”或张旭与怀素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大家都不懂,你懂的!
丑书当道
王羲之再世,也入不了国展
徐文长、唐寅运气极差!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问题!心理创伤在作品中流露被今人推崇到艺术颠峰。今人应学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胸怀坦荡,行事端正,阳光向上的作品,这才是书法艺术的坦途大道!
都是关系户
正道难进,所以魑魅魍魉横行。
美丑一目了然,还用的着专家?
一看题目就外行
中国传统就这样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