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挺樊振东的这事上,沪媒真是又刚又硬。
这不,刘国梁刚建言WTT取消强制参赛政策不久,《东方体育日报》就在A12乒乓球版面上继续追问WTT的财务情况,并且直言说,别想给樊振东一个世界杯参赛名额就想遮掩问题。
是的,WTT成立之初,打出的口号是“打造乒乓球的ATP”,也就是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协会。可是五年过去了,四大满贯的赛事可谓遍地开花,奖金池也不断在膨胀,但是与之相反的,运动员的抱怨却愈演愈烈。
一者,在密集的赛程下,运动员伤病频发。可在这种情况下,WTT却又颁布强制参赛的条款,最终导致樊振东等顶尖选手公开炮轰,直言“我们不是赚钱的工具”。
再者,明面看,赛事奖金是非常丰厚的,但在扣除高昂的团队成本后,普通球员的收入仍是捉襟见肘,故有匿名球员称,“我们赚的可能还没WTT高管一场会议的餐费多。”
那在这种情况下,当WTT高喊“职业化”时,是否把运动员当成了商业棋盘上的“棋子”?
当然,如果说规则争议是导火索,那么WTT的财务透明问题则直接点燃了公众的信任危机,这也是《东方体育日报》想要弄明白的事。
犹记ITTF曾在其官网上边公告称,2023年的财务报告将于2024年上半年发布,但是至今未见其下文。
奇怪的是,当其年报难产时,WTT赛事却于2023年全面铺开,仅只中国大满贯单站的赞助收入就预估超2亿元,具体资金流向却也只是个谜团。
所以,相比网球四大满贯,澳网每年公开财报明细,甚至细化到球员餐食费用。
反观WTT,他们是没做统计,还是统计以后不敢说?
如此讳莫如深,也难怪有网友调侃“WTT的财务室,恐怕要比五角大楼还难进。”
更有业内人士爆料“部分赛事存在奖金拖延发放的情况,疑似资金链紧张。”
综上你就该明白,何以诸多顶尖运动员要声援樊振东,炮轰WTT了,一切只因他们不想沦为别人赚钱的工具。
那么,如若WTT想要恢复自己的公信,那它就要做出切切实实的改变,而非召开一个作秀的倾听会,也非假惺惺的道歉,他们应该参考NBA球员工会建立真正的运动员代表机制,也该学习奥运财报模式,从赛事运营、奖金分配、行政开支等方面公开每一分钱,更加应该放弃现在这种快餐式的商业化,停止盲目扩张,优先保障球员健康与赛事质量。
最后想要说的是,WTT的野心,不该建立在运动员的伤病和公众的质疑上。当商业帝国的蓝图里写满了“剥削”与“不公”,那所谓的“职业化”,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同时他们也应该明白,乒乓球的未来,需要的不是另一个ATP,而是一条尊重人的价值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