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印度“破防”了,我国官方主动下场对车企发出警告,谨慎前往印度投资,导致印度彻底傻眼了,怎么和预想的结果不同呢?
其实,印度之所以讨人嫌,完全是自作自受。众所周知,印度现在急于发展自己的工业水平,新能源领域更是当下的热门产业,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印度自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印度对于发展新能源产业那叫一个信心满满,甚至印度政府还下达了一个目标,要在2030年时在电动汽车市场上渗透率达到30%!
但问题在于,印度自己的工业基础不行,发展不起来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怎么办呢?
在全球化时代,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要吸引外资入驻建厂,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
事实上,莫迪政府就是这么打算的,为了把印度打造成为一个新的世界工厂,莫迪大笔一挥,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只要外国车企在印度建厂,那就减税15%!
除此以外,巨额补贴、政策扶持、优惠让利也是拿到手软,看起来印度是真的很有诚意,邀请大家到印度市场分一杯羹,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再加上,印度现在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看起来有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在许多企业眼里,那可是一个香饽饽,既然印度主动抛出了橄榄枝,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可惜的是,印度政府给出的“糖”并不甜,甚至里面还夹杂着砒霜,听信印度政府的话,那才叫“认真就输了”。
当那些受到诱惑前来建厂的外企来到印度时,才发现真实情况根本不是一回儿事。
刚开始,印度政府还会表现得较为收敛,但等到这些外企彻底落地生根了之后,印度就会开始自己的“收割”计划。
首先,印度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征收罚款,宣称这些外企没有达到印度的生产标准,以及损害印度本土企业利益等等。
倘若这些手段没能让企业屈服,印度还会搬出杀手锏,那就是直接冻结这些企业的资产,让他们“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钱也别想带出印度。
从苹果、三星到vivo和小米,都曾经中过印度的“圈套”,许多企业赔得血本无归,甚至不得不变卖公司,灰溜溜地离离开了印度。
更糟糕的是,就算这些企业存活了下来,核心的技术也被印度统统偷走了,印度是一点不吃亏,又收钱又白捡技术,这副做派也被人们称之为“外企杀手”。
倘若新能源企业到了印度,恐怕会被宰得更厉害。毕竟,新能源车的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一台车也就挣个几千块,成本却奇高,很容易出现亏损的情况。
要是新能源车企被印度一通操作折腾下来,可能倒闭得比手机厂商还要快。
所以,印度这番“杀猪盘”实在是让人胆战心惊,我国商务部提醒我们的车企,让我们的车企不要去印度投资,也是出于保护“自家孩子”的目的,防止我们的企业被印度的政策冲昏了头脑,最终白白给对方送“人头”。
最重要的是,新能源技术现在仍然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也属于国家机密的一部分,我们要确保机密不被泄露才能外出建厂,而印度无疑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选择。
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印度14亿人口,那么大一个市场,就要这样直接拱手让人了吗?
还是那句话,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印度现在虽然有很多人口,但是印度的贫富差距又非常悬殊,印度富豪富可敌国,但普通民众却穷得连房子住都没有,可以说印度的贫困人口才是印度的“基本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市场看似很有潜力,但实际上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很低,可开发性也不足,即使失去了印度市场,也没必要太过焦虑。
总的来看,有了手机厂商的前车之鉴,新能源车企在考虑印度投资时务必再谨慎一些,印度投资的风险仍然非常大,切勿为了蝇头小利而损失惨重。
对印度来说,想要吸引外资,就必须给自己树立良好的口碑,“卸磨杀驴”虽然会在短时间内获取巨大的利益,但也会导致其他国家丧失与之合作的信心,长此以往,印度的处境只会越来越糟糕。
参考文章:
和评理|吸引中国投资,印度还需抛出更多“橄榄枝” - 中国日报网
中方:希望印方为中国企业在印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营商环境-中新网
印官员称若边境和平,可放松对中国投资审查,外交部回应
与中方对话后,不到5天,印度贸易部长:不考虑中国投资_腾讯新闻
小编你是冬眠提前醒来吗?你这“新闻”报道出来俄乌战争已经结束了
雷小米有资敌重大嫌疑
这是有血的教训的,支持中国的企业都不要去阿三家投资,只卖成品,而且还是付全款再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