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教育改革大变天

缕清新课程 2025-03-08 05:37:53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当日新闻联播报道了将近3分钟,这足以可见他的重要性,该文件内容涵盖了初中中考分流,高考的变化、学生作业量大、只筛选不培养、教育内卷等问题,纲要全文一万多字,针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诸多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改革措施,对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j

家长们一定要对这个纲要高度重视,未来十年,你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能不能享受到这一波教育改革的红利,就看你能不能把这个纲要读明白,这个纲要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

一、两个中心

1、重点强调教育的人民属性

指出教育应该回归普通民众,应为广大的老百姓服务,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少数精英阶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中高考的语文作文大量增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要求学生能讲好中国的故事,英语也融入更多与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等等,让文化自信成为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2、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高于 4%,这一比例达到了全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改善偏远地区的教育基础条件,如建设学校、发放补贴,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住上好学校,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升级学校的硬件设施,像实验室、运动场、暖气空调等,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拥有贵族学校的硬件条件。

二、三个基本点

1、优质均衡

家长们普遍关注中考分流问题。实际上,北京、上海等地超过70%的孩子能够升入高中,全国的平均水平也达到了60%,且偏远地区因国家扶贫政策,这一比例会更高。

纲要提出三项措施缓解中考分流压力名额到校,将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分配到每个普通初中,只要校内排名靠前的同学,即使分数相对较低也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集团化办校,由名牌学校收编普通学校,统一师资和教材,提升普通学校的教学质量;均衡派位,即通过摇号的方式让中考过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那些没有过中考分数线的学生,纲要提出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建设,探索设立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学生可以先进入综合高中,在高一结束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高考或走职业教育路线。

2、分层反内卷

根据孩子的不同天赋提供不同的发展路径,让有天才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让普通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小学和初中阶段,主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科学素养教育沃土计划,减少学生的考试频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尤其是那些重复性毫无意义的作业,同时,增加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才开始真正的人才筛选,高考的命题将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关键培养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和刷题。

所以家长们应该调整好心态,接受孩子们的普通,然后根据孩子的特长和优势进行有目标的培养。

3、科技创新

纲要设定了主要目标:到2027年,教育强国要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拔尖人才不断的涌现,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教育强国,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全面建成。

在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现了国家对拔尖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家长应尽早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避免盲目跟风,超前学习,未来的考试将更注重考察学生的核心能力。

纲要还明确指出,要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这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大学报考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国家要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说鼓励科学家创业,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打破人们对搞科研又苦又没钱赚的坏印象。

最后教育改革的总结,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大部分孩子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帮助和激发孩子找到独一无二的天赋,而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成功。

7 阅读:2508
评论列表
  • 2025-03-10 13:51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2025-03-10 12:22

    早孩如此,而且改革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