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叶面施肥的相关探索
无花果是一种很有趣又实用的绿植。它有很多特点,无花果不像很多果树要等很长的时间才结果,它的果实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而且无花果的果实味道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包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在无花果的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痛点。就拿在办公室种植来说吧,大家都知道办公室里的发财树,长得那叫一个好看,枝干粗壮,叶片翠绿,放在那儿特别有格调。可是呢,很多人发现这发财树就是活不久。其实无花果在办公室种植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办公室的环境比较封闭,光照有时候不足,温度也可能不太稳定,再加上土壤的肥力很难长期保持,这些都会影响无花果的生长。
我有个网友就分享过他在家中阳台上种无花果的经历。他说刚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无花果苗长得还不错,嫩绿嫩绿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它的叶子开始有点发黄,新长出来的枝条也没那么粗壮了。他就特别纳闷,不知道是怎么了,浇水、光照这些基本的操作都做足了啊。
其实这时候,叶面施肥就可能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叶面施肥就是把肥料直接施用在叶片的表面,让叶片吸收营养。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肥料的配比。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土壤状况,也就需要不同的微量元素配比。
比如说在华北地区,土壤可能相对比较偏碱性一些。我听说过昌平有个草莓种植户叫王师傅,他虽然在种草莓,但是他的经验对我们无花果种植也有借鉴意义。他说他们在华北地区种草莓的时候,土壤的肥力情况是这样的,土壤中的铁元素比较缺乏,所以在施肥的时候就会特别注重铁元素的补充。无花果也类似,华北地区的无花果种植,如果在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下,叶面施肥时的微量元素配比就要针对当地的土壤条件。像可能需要适当增加铁元素的比例,在叶面肥液的配比中,铁元素的含量可以占总微量元素的10% - 15%左右,这样能更好地改善无花果叶片缺铁性黄化的情况。
而在华南地区,土壤是酸性较强的,那里的无花果种植就可能更关注磷元素的补充。因为酸性土壤有时会导致磷元素的流失比较快。有个在广东开咖啡厅的朋友就发现,他在店里种的几盆无花果,刚开始长得很旺盛。但到了半年的时候,发现结果量很少。他就去请教了当地有经验的果农,果农告诉他可能是土壤中磷元素不足,影响花芽分化了。后来他给无花果叶面喷施了专门补充磷元素的肥料,按照一定的喷施时间,大概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了3次,结果下次开花结果的时候就正常多了。
再说说无花果叶面施肥时,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像布兰瑞克无花果,这个品种在叶面施肥的时候,如果是以促进果实成熟为目的,就要重点关注钾元素的配比。因为布兰瑞克果实比较大,对钾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大。在果实膨大期的时候,叶面肥液里钾元素的含量可以达到18% - 20%。还有玛斯义陶芬无花果,这个品种比较容易感染病虫害,并且它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对氮元素的需求就比较高。在生长初期,叶面喷施含有较高氮元素的肥液,像氮元素占15%左右的肥液,能够让它更快地长出新叶,增强抵抗力。
说到叶面施肥的吸收效率,这和很多因素有关。就拿我们前面提到的华北和华南地区来说。华北地区的无花果,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的时候,叶片开始生长得很旺盛,这个时候叶面施肥的吸收效率会比较高。一般如果是在下午3 - 5点这个时间段进行叶面喷施,吸收效率会比其他时间段高一些。就像我自己种的那盆无花果,有一次我在上午9点左右给它喷施肥液,发现过了3天,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后来我改在下午4点左右喷施,同样的肥液,7天之后就明显看到叶片变得更绿更厚了。
在华南地区,因为温度一直比较高,空气湿度比较大,无花果叶片表面的气孔张开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中午温度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喷施肥液,吸收效率也很不错。我有个朋友在广西,他在自家居住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无花果。他说他发现当地早上有露水的时候不要施肥,因为肥料和露水混合后可能会伤害叶片。而当他选择在下午2 - 3点的时候施肥,3天左右就能看到叶片开始有变化了。
还有就是喷施肥液的浓度。不同的微量元素浓度要求不一样。如果浓度太低,无花果吸收的营养不够,达不到效果;如果浓度太高,可能会对叶片造成伤害。比如说硼元素在叶面施肥的时候,一般浓度控制在0.2% - 0.3%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像我曾经试过给一株新移栽的无花果(是在华北一个较为平坦的地带种的那种普通品种)施肥,我用的是一个网上查来的配方,但是我把硼元素浓度弄成了0.5%,过了3天,就发现那株无花果的新叶边缘开始发焦,吓得我赶紧浇了些清水稀释。
不同的场景下,叶面施肥的考量也不一样。在居家的阳台种植,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休闲观赏的种植,对果实产量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如果是在咖啡厅这种商业场所种植,就可能希望无花果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外观和较长的花期,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所以咖啡厅里种植的无花果在叶面施肥时,可能会更注重一些能够促进开花和保鲜的微量元素组合。
那我们怎么来确定叶面施肥的时间呢?这就需要一个记录的过程。就拿我邻居家在华北农村院子里种的无花果来说吧。他在3月初的时候开始观察无花果的新叶生长情况,发现新叶有点稀疏,而且颜色淡绿。他就在3月10号开始进行第一次叶面施肥,用的是一种自制的含有氮、磷、钾等常见元素的混合肥液。到了3月15号,也就是过了5天,他发现新叶的生长速度有了一点提升,但是还不够理想。于是他在3月20号调整了肥液的配方,增加了钾元素的含量。到了4月1号,再去看发现新叶已经长得很茂盛了,而且叶子也变厚变绿了。从他的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通过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施肥情况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不断优化叶面施肥的策略。
再讲讲喷施的方法。在给无花果叶面施肥的时候,要均匀地喷施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我有一次种小范围的无花果盆栽,只喷了叶片正面,结果发现叶片背面还是有点发黄。后来我才知道,叶片背面有更多的气孔,能吸收更多的肥料。所以在叶面施肥的时候,可以用喷雾器仔细地把叶片正反两面都喷到。
另外,不同的微量元素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说在无花果的新梢萌芽期,锌元素对于促进新梢的生长就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时期发现新梢生长缓慢,可以在肥液中适当增加锌元素的比例。我听说过一个南方果农在福建种植无花果,那里是丘陵地貌,新梢萌发的时候总是不太理想。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发现给无花果叶面补充适量的锌元素后,新梢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了。
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我们也要特殊对待。比如遇到干旱或者高温天气,叶面施肥的时间和频率都要调整。在干旱的时候,无花果的叶片气孔会关闭部分来减少水分蒸发,这个时候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施肥,吸收效率会很低。如果是在高温天气,比如连续几天达到35℃以上,叶面施肥可能会造成肥害。我的一个朋友在重庆的郊区种无花果,夏天的时候遇到了一段时间的高温,他没有考虑到高温对叶面施肥的影响,按照往常的时间和剂量施肥,结果那棵无花果出现了灼叶现象。后来他就知道了,高温天气的时候要避免叶面施肥,如果一定要施肥,也要降低肥液的浓度,并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不同的季节,叶面施肥的重点也不同。在春季,主要是促进发芽和新梢生长,所以要注重氮、磷、钾这些大量元素的补充,同时也要加上一些锌、硼等微量元素。到了夏季,重点在果实的生长和发育上,钾元素的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预防病虫害,所以可以在叶面肥里添加一些有驱虫效果的植物提取物。秋季是果实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要减少施肥量,以免影响果实的成熟和品质。冬季,对于露地种植的无花果,施肥量要大幅减少或者停止施肥。
在叶面施肥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肥料的来源。有些肥料是需要自己调配的,这时候就要确保原料的纯净和安全。而如果是购买成品肥料,一定要查看产品的说明书和成分表,避免买到不适合无花果的肥料。
从众多的种植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无花果叶面施肥虽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但实际上涉及到很多的细节。不同的地区、地形、场景以及不同的生长阶段,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叶面施肥的策略。那我想问大家,你们在种植无花果或者类似绿植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因为叶面施肥不当而出现问题,然后通过调整又解决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