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叶面施肥,结果期营养补充,退伍军人配方,吸收效率测试
在众多绿植中,无花果是一种颇为特别的存在。它既不像吊兰、绿萝那样常见于各种室内场景以单纯美化环境,也不是像榕树那般多为大型的室外景观植物。无花果作为一种既能观赏果实,又能在合适的气候下产出果实的植物,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生长出的果实软软糯糯,带有一种香甜的味道,很受大家喜爱。
不过呢,无花果在种植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痛点。就拿结果期来说吧,很多种植户尤其是家里种了一两棵无花果的,会发现到了结果的时候,果子要么很小,要么数量很少,甚至有时候根本就结果寥寥无几。这时候,营养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叶面施肥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说到叶面施肥,这里有个有意思的事儿。有个在退伍军人老张,他在老家华北地区的院子里种了好几棵无花果。老张发现,按照传统的施肥方法,到了结果期效果总是不太理想。后来啊,他就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知识,琢磨出了一个退伍军人的配方来进行叶面施肥。这个配方里面包含了一些常见的元素,像氮、磷、钾这些都是基本的肥料成分,不过比例上经过了特殊调整,还添加了一些微量元素,像硼、锌之类的。
在咱华北地区,土壤条件算是比较肥沃的,但是土壤里的养分在无花果结果期有时候不能很好地被吸收。老张这个退伍军人配方就是想提高养分的吸收效率。他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敢大规模地施,就先在一棵长势比较正常的无花果树上做了个小测试。他在早上大概8点的左右,这个时候阳光不那么强烈,无花果的叶面能更好地吸收。每隔三天施一次肥,每次施肥的量也是有严格控制的。
经过大概一周的时间,也就是7天左右,老张就发现叶子的颜色有了一些变化。原本有些偏黄的叶子开始变绿了,而且变得更有光泽了。这让他很兴奋,说明这个配方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呢。到了15天的时候,他注意到叶子的脉络更加清晰了,整棵树看起来很有生机。等过了一个月,奇迹发生了。这棵做了叶面施肥试验的无花果树,结果的数量比其他没有施肥的树多出了一半,而且果实的大小也比那些树的果实要大不少。
这就给了老张很大的鼓舞,他就在自家所有无花果树上都采用了这个配方。在华北地区的很多种植户知道了老张的这个事情之后,也开始尝试起来。因为大家知道,无花果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会不一样。比如说在华南地区,气候比较湿润炎热,无花果树对养分的需求和吸收情况就和华北地区有所差异。在华南地区,有一些种植户反映,无花果树在结果期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落果现象。这也可能和当地的土壤肥力、水分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那咱们再聊聊不同品种的无花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无花果可能就是一种果实比较好吃的植物,但实际上市面上有不少冷门的品种。像波士顿榕,它的果实比较小,但是味道特别浓郁。这种品种在叶面施肥方面的需求就和普通的无花果有所不同。因为果实小,它在结果期需要的养分相对较少,如果施肥过于浓烈,反而可能会伤害到植株。还有布兰瑞克,这个品种的无花果叶片比较大,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氮元素来维持叶片的生长。如果在结果期只注重磷钾肥的补充,而忽略了氮元素,叶片可能会过早发黄,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对果实的发育也不好。
再看看埃斯梅拉达这个冷门品种,它的果实产量比较高,但是对钾元素的需求特别多。如果钾元素补充不足,果实虽然不少,但是个头很小,口感也不好。这时候叶面施肥就需要精准一些。比如说在果实膨大期,可以适当喷施高钾的叶面肥溶液,每隔5天左右喷一次,一次喷施的量不能太多,避免烧叶现象。
我认识一个在云南山区的网友,他家在阳台种了一棵无花果树。云南的地形很复杂,他家那地方地势有点高,土壤相对贫瘠。他的无花果树长得很慢,而且结果也很少。他看到老张的故事后,也想试试这个退伍军人配方。他从网上找了一些老张分享的配方细节,按照比例调配叶面肥。但是由于海拔的原因,他在施肥的时间和频率上做了一些调整。在云南,气温变化比较大,白天温度高的时候施肥要更稀一些,避免肥料浓度太高对植株造成伤害。而且施肥的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到10点,或者下午4点之后。他刚开始施肥的时候也是观察得很仔细,每隔一天就去看看叶子的变化。大概过了10天左右,他发现叶子比以前厚实了一些,他就继续按照这个方案施肥。大概过了两个月,他的无花果树竟然结果了,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他这种盆栽的小树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温度对无花果叶面施肥吸收效率的影响。在温暖的南方,比如广西,气候比较温和,四季不明显,很多无花果树一年可以多次结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叶面施肥的吸收效率相对比较高。因为温度适宜,无花果的生理活动比较旺盛,叶面的气孔张开程度也比较合适,便于肥料的吸收。比如说,当地果农在一些普通品种的无花果上施叶面肥,每两周喷施一次,每次能被吸收大概70% - 80%左右的养分。
然而在北方的一些寒冷地区,像辽宁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无花果需要做好防寒措施。到了春季气温刚刚回升的时候,如果过早地进行叶面施肥,由于叶片刚刚开始生长,细胞活性还没有完全恢复,吸收效率就比较低。而且这个时候如果肥料浓度过高,还容易导致叶片冻伤。所以当地果农一般要等到气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才进行叶面施肥,并且施肥的浓度要适当降低。
不同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无花果的生长和叶面施肥的吸收效率。在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土壤比较疏松,透气性很好。这里种植的无花果树生长得比较旺盛。果农们在进行叶面施肥的时候,肥料的扩散速度比较快,吸收效率也比较高。他们可以采用相对较高的喷施浓度,大概每升溶液中含有1 - 1.5克的肥料,每周喷施一次,效果很不错。但是在山区的梯田上种植无花果树,土壤层比较薄,肥力相对较差。果农们在进行叶面施肥时,要更加注重肥料的全面性,除了氮、磷、钾这些大量元素,还要增加微量元素的补充。而且由于地形起伏,肥料的附着情况也会有所不同,需要采用多次低剂量的喷施方式,确保每一片叶子都能充分吸收。
再来说说关于吸收效率测试的一些方法。其实很简单,也不需要特别复杂的仪器。就像老张当时做的那样,在施肥之前,可以先标记一小部分枝叶,然后正常施肥。施肥后,可以用一个简易的透明容器收集叶片的蒸腾液,看看容器里肥料的残留浓度。如果残留浓度随着时间降低得比较明显,那就说明吸收效率比较高。或者可以用叶绿素仪来测量施肥前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如果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也说明肥料被吸收了,植株利用这些养分来制造叶绿素了。
另外,在不同的种植场景下,叶面施肥也有不同的要点。比如说在家庭阳台种植无花果,空间比较有限,植物数量也少。在这种情况下,施肥的时候要更加精准,要严格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我有个朋友在天津的阳台种了一棵无花果,他每次施肥前都会仔细观察叶子的颜色、厚度等因素。他发现如果叶子有点发蔫,就可能是因为缺水或者缺肥,他就会适量地增加一点叶面施肥的量。而在一些大型的果园里,无花果树的种植密度比较大,采用飞机进行空中喷施叶面肥的时候,就要考虑风向、风速等因素,避免肥料喷洒不均匀。
咱们再聊聊无花果在不同季节的表现和叶面施肥的调整。在春季,无花果开始萌发新芽,这个时候是生长旺盛期,需要大量的养分。在叶面施肥上,可以多喷施一些氮肥为主的溶液,促进枝叶生长。像在湖南的一个种植园,果农们在3 - 4月的时候,每周会给无花果树喷施一次0.3%的尿素溶液,到了5月下旬,随着温度升高,果实开始分化和发育,这个时候就要调整配方了,增加磷钾肥的比例,改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
在夏季,高温多雨,无花果的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如果雨水多,肥料容易被冲走,这个时候如果进行叶面施肥,要选择在雨后马上进行,这样可以补充被雨水冲走的养分。在河南的一些种植区,夏季雷阵雨比较多,果农们经常抓住雨后施肥的机会,给无花果喷施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防止因为大量降雨造成的营养缺失。
在秋季,无花果进入结果后期,这个时候主要是保证果实的品质。可以适当喷施一些钙、镁等中量元素的叶面肥,防止果实出现裂果等问题。在山东的一些山区,果农们在9 - 10月会给无花果树喷施0.1%的硝酸钙溶液,果实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冬季,南方地区如果还有无花果树在生长,也要注意施肥。比如广东的一些露地种植园,尽管冬季温度相对较高,但生长缓慢。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含有有机营养的叶面肥,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咱们再看看那些比较热门的无花果品种在叶面施肥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像青皮,这是比较常见的品种,在结果期,它在叶面施肥方面的需求比较均衡,氮、磷、钾的比例大概是2:1:3。而蓬莱柿,果实比较大,对营养的需求量比较大,在结果期氮肥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到2.5:1:3.5。
从这些不同的无花果品种、种植地域、场景等方面来看,叶面施肥真的是一门很精细的学问。每个地方、每种情况都可能有所不同。
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机会在沙漠边缘的小绿洲种植无花果,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根据之前我们说的这些因素,怎样设计一个适合当地的无花果叶面施肥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