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曾有夕阳楼,唐宋八大名楼之一

鸿HUNG 2023-01-02 21:05:07

「夕阳楼」

郑州

郑州这座城,被时代的列车推着急速向前,跻身现代繁华都市行列。常常想去触摸它的温度,城区内除了商代遗留下的老城墙、出土的文物,还有什么?偶然翻到夕阳楼,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原来郑州古有夕阳楼,传说它雄踞于郑州老城西南,高耸入云,蔚为壮观。登楼远眺,可见西南梅山、泰山,金水河、贾鲁河。千百年来,文人雅士们登临,或观览、或凭吊、或送别,洒下诗篇,抒发了心中的万千情感。

它是古代郑州名胜之一,也曾与黄鹤楼、岳阳楼等齐名,是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悠悠千载,夕阳楼建于何时?又藏着多少故事呢?

诗因楼成,楼因诗名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的秋天,天高云淡。一位青年才俊独自登上了当时郑州的地标性建筑夕阳楼。仰望长空,万里寥廓。忽然一缕愁思涌上来,故友远去,自己宏图未展。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城墙上的夕照孤鸿,这强烈的落差,形成悲愁之感。

愁云一层一层弥漫全身,再思,那“孤鸿”尚有人同情,此时的自己孑然无助,竟连孤鸿还不如,渺然无适。此情此景下,他写下了那首独登夕阳楼的名篇:

《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这位满怀心事的青年就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时年22岁,本应意气风发之时,为何满腹愁绪呢?

李商隐祖籍淮州河内,其祖父时迁居荥阳,从此这里就成了李家人的故乡。在李商隐10岁那年,父亲病逝于浙江,母亲携带他和弟妹们回到荥阳,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

20岁时,因为才华过人,得到郑州刺史萧澣的赏识,然而好景不长,2年后萧澣便被贬为遂州刺史,再贬为司马。萧澣的仕途坎坷难免给正青春意气的李商隐带来沮丧感。加上自己两次落第,不免感叹“不知身世自悠悠”了。

一直到唐开成二年,李商隐才中了进士。名登金榜后,他的诗作开始被人们传颂。大约也因为名人效应,青年时的这首《夕阳楼》被刻在夕阳楼前。

登楼远眺,凭栏寄情

当年的夕阳楼上,前途未卜的李商隐把一城一楼一人定格成千古传颂的意境,由此开启诗人的黄金时代。而夕阳楼则因为大诗人的登临,成为人们寄情的地方。

宋朝治平三年,龙图阁学士祖无择任郑州知州,在金秋时节,邀请同僚登上夕阳楼,文人们的唱和,留下了大宋熠熠生辉的诗的盛宴。

“何处称登临,高城接远岑。

酒杯深映玉,菊叶细浮金。

美景年年定,衰容日日侵。

感时无限思,偏动洛生吟。”

——祖无择《九日登城上偶书四十字呈通判殿丞签判水部》

明朝永乐年间,郑州知州冯振来了,与朋友作别之际,写下《夕阳楼》:

“下春林杪拂红绡,嵩华西看半寂寥。

十二阑干吟独倚,三千风月坐相邀。

长天秋水悠悠静,孤鹬残霞缕缕瓢。

古往今来多送别,不堪烟景晚萧条。”

清朝的著名诗人、刑部尚书王士桢路过郑州时,“一代诗宗”特意登上夕阳楼,留下了《过郑州》:

“野塘菡萏正新秋,红藕香中过郑州。

仆射陂头疏雨歌,夕阳山映夕阳楼。”

楼阅沧桑,几经倾颓

中国的名楼,在历史的浩荡进程中,哪一个不是历经了坎坷?比如滕王阁修建了29次,黄鹤楼修建了30次,夕阳楼也不能幸免,屡建屡毁,如今只留下楼碑碎片,带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过往。

夕阳楼始建于何时?如今没有确凿的证明,一说北魏,一说唐初。但至少在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晚唐时期,已经是郑州城的地标性建筑了。

经历过北宋末年那场中原浩劫,夕阳楼也倾塌了,南宋人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记述了这一不堪:“郑州有夕阳楼,今废而不修也。”

从明初至清末,夕阳楼在数次修葺与倾颓中回环,吸引着人们来凭吊怀古,登高望远,留下无限怅惘。乾隆年间,郑州知州张钺登上夕阳楼时,看到的是苍藓中倒卧的残碑。他在《夕阳楼久废次玉谿生原韵二绝》写道:“咏诗人去几经秋,云影山光何处楼。徒倚危阑增晚思,闲情无那笛声悠。无情花柳自春秋,四句诗同八咏楼。剩有残碑卧苍藓,斜阳去水总悠悠。”

而清代的一位郑州知州司星聚可能看到的是最后的夕阳楼,他在《西城烟村》中说:“烟光绕树树连城,郁郁葱葱一带横。暗杂晨炊飘断续,浓遮午日失阳清。林端隐堞高笼雉,叶底如簧细啭莺。偶向夕阳楼上坐,喜看画图听人声。”这一次,楼没了,李商隐的诗碑也没了,只留下了传说。

夕阳楼究竟在哪里?成了近代人的疑问。随着2008年郑州老城城池的修复工程启动,城墙西南城角上的一处院落后,石榴树下发现了雕刻“阳楼”儿子的青石石碑。这就是明代的夕阳楼楼碑。

半通楼碑的出土面世,解答了人们长久以来的疑问,夕阳楼就在此地,在郑州的重城之上,西南城台之上,在郑州人的心里。

当重修夕阳楼的呼声得到了积极回应,一个传承郑州诗意、丰厚郑州文化的夕阳楼,将向我们走来。我们等待着,上尽重城更上楼。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