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汤和上交兵权,厚着脸皮想要一样赏赐,朱元璋听后非常无语

心水史阿 2025-02-06 16:14:49

纵观大明王朝刚开始的那段历史,那些大臣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时有多轰轰烈烈,那最后的结局就注定会有多惨。

在朱元璋的大清洗之下,许多开国功臣都上天了。

不过非常奇怪的是,曾经有过叛逃想法的汤和最后居然得到了善终,他是如何做到的?原来和一样东西有关。

酒后真言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但在朱元璋身边工作,那可不是伴“虎”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死神。

汤和从军后,经过几番倒腾,他最终来到了朱元璋麾下。

大家在一起共事,没有矛盾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有一次因为城防的问题,汤和与朱元璋有了不同的意见。虽然对朱元璋的想法有所不满,但汤和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将不满埋在了心里。

汤和这个人从小就爱喝酒,到了军营中同样也是如此,而且一喝就喝多了。

你要说喝多了直接去睡觉也行,这汤和每次喝得酩酊大醉时,都会发牢骚,表达一下自己最近心中的不满。

于是汤和就将对朱元璋不满意的那些话给说出来了,众人听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你作死可不要带上我们啊,我们还想多活两年呢。”

为了表示汤和所说的话与自己无关,听到的人便将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

汤和喝得这么醉,还说得如此“感人肺腑”,十有八九肯定是真的了。

让朱元璋更加愤怒的是,你汤和想发牢骚就发吧,居然还说自己想要投奔敌人。

这不是明摆着在找死吗?不过那时候优秀将领非常短缺,汤和那时候身兼要职。想到这儿,朱元璋决定先将这件事压下去,等到不需要汤和的时候再秋后算账。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歹毒了,卸磨杀驴的想法属实可耻。

自我救赎

后来汤和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算朱元璋现在不杀他,那建立国家后照样也不会饶了他,那该怎么办?

只能负荆请罪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也并不是生来就是冷血动物。

承认完自己的错误后,为让朱元璋彻底打消对自己的疑虑,汤和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处事。

以前因为观点不同,汤和还可能会和朱元璋吵两句。

但现在不一样了,汤和变得可老实了。宛如一只成熟稳重的绵羊,乖巧的都让人感觉有点发慌,一时间令人难以接受。

对于朱元璋说的话,汤和坚决服从,哪怕是挨两句骂也无妨。哪怕是朱元璋让他带着敢死队去杀出一条血路,他依旧是坚决服从,绝不会多说一个不字。

也正是由于他坚持且无条件地服从命令,让朱元璋对他逐渐放下了戒心。

汤和也是由此转危为安,在之后也立了不少军功。他逐渐成了军中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等顶尖将领的人物,说白了就是和蓝玉他们一个级别的。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汤和还下了狠心将酒给戒掉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全怪朱元璋乱杀无辜,要是那些权臣们懂得急流勇退,估计也能像汤和这样最后得到善终。

当然,汤和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只能说那时的他实在是太懂皇帝的想法了。

皇帝最喜欢的,也就是他们这种有眼力劲儿的。

不论是哪个朝代,皇帝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功高震主。有时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王位家业来之不易。

而且许多朝代都有大臣篡位的,所以皇帝对那些握有大权的大臣不得不防。

对于朱元璋来说,等到了关键时刻,那些朝中重臣不得不杀。

其实杀这些功臣也是迫不得已,要是朱标没有提前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朱元璋要杀也只会杀哪些没有眼力劲儿的,比如蓝玉那样的。

因为他要给自己的儿子铺路,全杀了他儿子还怎么过?

而且朱标在的话,他要想将这些开国功臣全杀了,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虽然走了一个马皇后,但有朱标在后劝诫,朱元璋也会停一会儿。

也是,把那些开国功臣都杀了,谁来帮朱标分担压力?而且还得重新培养人才,太麻烦了。

结果朱标一走,为了不让自己的那群儿子们互相厮杀、争夺皇位,朱元璋便选择让自己的宝贝孙子朱允炆来继承大统。

朱元璋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孙子既有可能降不住那些骄兵悍将也可能斗不过那些势力强大的叔叔们。

降不住那些大臣怎么办?对于朱元璋来说只有杀了才能以绝后患。就算是将其贬为庶人,估计他们迟早有一天也会卷土重来。

所以在没有人劝朱元璋的情况下,他一口气将朝中的那些重臣们杀了个差不多。

为何说汤和没有被杀非常神奇?看看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就知道了。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家的儿子,妥妥的亲外甥。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家中非常穷困,饭这种非常奢侈的东西更是吃不起,不过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经常帮朱元璋家。

在二姐夫的接济下,朱元璋终于吃上了饱饭,那也算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后来为了躲避战乱,李贞带着儿子投奔了朱元璋。看着亲人来寻自己,朱元璋非常开心,他亲自为自己的外甥挑选了当时最好的老师。

李文忠也是不负所望,后来他逐渐成长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将领,是朱元璋打天下时的一把好手。

提起这对父子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想必大家都知道。当年就是他给朱棣开的城门,然后建文帝朱允炆就失踪了。

由于二姐夫李贞对自己家帮助非常大,再加上这也是朱元璋唯一的至亲了。所以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对自己的二姐夫非常孝顺,经常去他家看望他。

这就是朱元璋和李文忠一家的故事,按照这么来看的话,李文忠即便是重臣也应该没事,但朱元璋也想过杀掉他。

那是在胡惟庸案件之后,李文忠深感影响之大,所以他多次上书劝诫朱元璋。没成想反倒惹怒了他,所以朱元璋一气之下扬言要把李文忠斩首。

马皇后得知后可不得了,这可是皇帝唯一的至亲了。

她立马前来劝诫,朱元璋最后放过了李文忠。要不是马皇后和朱标还在,估计这个外甥就真的被自己亲舅舅给斩了。

朱元璋的至亲之人都有过这般待遇,更别说别人了,所以朱元璋后来杀了那么多大臣早已是预料之中的事。

一百个美女

在李文忠、徐达等名将相继病逝后,朝中部分军事大权落到了汤和手中,也就是说,汤和现在的权力更大了。

权力大就一定是好事吗?当然不一定,这也是一块非常烫手的山芋。等到时机恰当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将它给扔出去。

随着天下越来越稳定,朱元璋便有了收回重臣们权力的想法。这也算是正常,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基本都会这样,比如赵匡胤那时候的“杯酒释兵权”。

汤和也是一眼就察觉到了老朱的想法,于是他便非常识趣地将自己的兵权上交了。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后非常高兴,皇帝最喜欢的不就是这种有眼力劲儿的大臣吗,懂皇帝的想法而且还能如了他的愿。

皇帝一高兴,自己活下来的几率自然大大提高。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汤和向朱元璋提出了一个条件。

老朱这时候正高兴呢,自然是让他随便说。汤和说能不能赐给我一百个美女,如果能来点儿美酒那再好不过了。

朱元璋听后,无奈地摇了摇头,同时还顺嘴说了一句:“你个老不正经。”

汤和听到这六个字后也是哈哈大笑,朱元璋同样也是如此。

在我们后世许多人看来,当时63岁的汤和的确已经到了该享受的年纪,但就是怕他无福消受。

不过既然汤和提出来了,朱元璋自然不能让人家扫兴而归,毕竟兵权都交出来了,于是老朱便如了这位老朋友的愿。

其实汤和这么做就是为了打消朱元璋对自己的猜疑,要是能让老朱觉得自己整日沉醉于美女之中,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当年就是用和这种类似的方法躲过一劫的,交兵权是其一,打消怀疑才是最主要的。

这时候,像那些不愿意交出兵权的大臣自然是难逃一死。比如像蓝玉那样的,如果他也能像汤和这样,说不定也能捡回一条命。

除了给美女,朱元璋还赐给了汤和大量金钱,以确保他晚年衣食无忧,玩得开心过得舒坦。

后来汤和去京城看望朱元璋,那时他由于患病说不了话,朱元璋见状亲自挑选医生为其诊治。

汤和回去时,朱元璋还特地让自己的一个亲女儿前去照顾汤和,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完全放下了戒备之心,已经把汤和当成即逝之人对待了。

也正是因为之前所做的一些努力,汤和病逝后,成了明朝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得到善终的大臣。

所以有时候被皇帝赐死也不能完全怪人家,要是自己做得足够好,有点眼力劲儿,说不定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