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房超百亿,《哪吒2》进全球票房榜前10应该问题不大了吧。
看到大家都在关注这个事,我就找DeepSeek问了一个问题:请告诉我《哪吒》导演饺子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它“深度思考”了22秒,给我说了5点,看完后不禁感叹饺子真的是个狠人啊,他对自己实在是太狠了。
对男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事业,这是不言而喻的。十年寒窗无人问,如果没有《哪吒》的成功,谁知道饺子这个人是谁啊?
我们在了解饺子的经历就会知道,他究竟为了自己的事业努力到何等的程度。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泸州市,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就是说他并不是动漫和导演专业的,男怕入错行,饺子就曾在人生的“大事”上有过错误,毕竟医生和导演的跨度确实有点大,而这也说明人生的容错率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很多。
在很小的时候,饺子就表现出了绘画的天赋,但按照世俗的眼光看,当医生无疑是更有前途的职业方向。在大三的时候毅然放弃医学转行投身动画行业,饺子的选择称得上孤注一掷,这意味着之前在医学方面的积累都成了沉没成本。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一般人是做不到这样的,乔布斯说“忠诚于内心”,可真正能够为自己梦想放弃很多的人并不多。
“我觉得自己像一头猪,想要拱破猪圈。”一个人若有强烈的信念,那就是非要做某件事不可,否则就会内心不得安宁,这种追随生命本身流向的热情、热爱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梦想是梦想,而人是活在现实,当时的饺子一心想做动漫,但经济条件不行,生活开支主要是靠母亲的千元退休金(其父已过世)。在闭关期间,为了节约钱,饺子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走出超过家40公里的地方,他主要是在家里的客厅、卧室和厕所三个地方打转。
尽管有天赋,自学的过程也很艰苦,特别是在创作第一部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的时候,饺子什么都要自己做,真的是一点一点的摸索,“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句话用来形容饺子很合适。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是由创作者赋予的,好的作品是创作者的心血所系,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关系。
或许在饺子看来,创作出《哪吒》这部影片就是他的“命”。
对于《哪吒》的成功,DeepSeek说是颠覆经典IP的勇气、普世价值观的融合及对“反派”的深度挖掘。
饺子大胆将哪吒设计为“魔童”,赋予其反叛与孤独的复杂性格,由此带来了故事的张力,也非常契合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诉求。
角色不是非黑即白的脸谱化,而是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这种真实的精神色彩是最能打动人的。唯诚可以感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心,《哪吒》能够引起这么多人的喜欢,说明它确实有感动人心的内核。

跟DeepSeek一样,《哪吒》也是本土团队,靠聪明才智和勤奋取得的成功,其成本远低于美国好莱坞同类影片。
而且从一开始《哪吒》的观众群体就不是只瞄准小孩子,而是主打“全年龄段”观众,作品本身具备的精神内核和故事趣味也符合人类的主题,这是《哪吒》受欢迎的基础之一。
可以说《哪吒》的成功是一大壮举,它证明了中国神话IP的魅力和竞争力,其实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有希望赶超美国漫威英雄的。
中国文化要出海,就是要通过讲好故事,在这方面《哪吒》等于是树立了一个榜样。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文化自信这个事可谓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人是最宝贵的因素,中国不缺人才和天才,只要有土壤,他们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一个大的事情不是靠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哪吒》也是如此。
饺子很厉害,但他整合资源、带团队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地方。《哪吒》这样的大型动画电影,必然需要很多人的协作,做好组织者比成为一个动漫高手难多了。
“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出来’。走到这一步后,你总会找到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么多人凑在一起,总能把事给扛下来。”
从《哪吒1》到《哪吒2》,饺子成了个“劳心者”,他的极致追求导致团队增加了很多工作,甚至是“刹不住车了”,他们也因此推高了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天花板。
“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跨过这座高山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大家的能力又长了,下一部再去挑战新的极限。”
这让我想起当年乔布斯在皮克斯做《玩具总动员》的故事,都是一样的执着,一样的追求完美,一样的死磕精神,不如此不能达成卓越。


国漫崛起的风口、政策与资本支持也是《哪吒》和饺子成功的关键条件。实际上时代浪潮的力量才是巨大的,个人和公司的成功都需要依托时代的浪潮和社会的土壤才行。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就是形容时代机遇的力量。唯有顺势而为,才能让自己成长最大化。
国产动画电影在发展,《哪吒》也是踩准了优质国漫上升的曲线上,时来天地皆同力,是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哪吒》成功的要素。
虽然如此,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痛苦让人成长,孤独让人思考,板凳一坐十年冷,没有谁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
饺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怕犯错,关键是敢于止损,为了理想可以破釜沉舟,“我们做作品,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永远都要倾其所有去付出”。然后坚持做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事,久久为功,集中优势兵力密集突破,厚积薄发。
任正非曾说他这一辈子晚上没有打过牌、跳过舞、唱过歌,因此才有进步。刘永行说他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不跳舞,无论吹拉弹唱还是琴棋书画都不会。可见成功者都是心系一处。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大半生也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或者说没有去找)。
最后,乾坤未定,你我皆是自己的神。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