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流芳百世,又有着思想家、教育家的头衔,《论语》一出,更是无与争锋。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只想说一句话:我就想做官。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五十五岁开始孔子周游列国,但是大部分人未必知道,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什么,也许孔子本人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我就想做官。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年老怠政,孔子不被重用,感叹的说道:倘若有人肯重用我,一年就可以小有成就,三年就会有很大的成绩。原文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喟(kuì)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朞(jī)月而已,三年有成。”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532年步入仕途,公元前500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季桓子不再重用孔子,孔子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开启了漫长的列国周游史。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孔子周游列国图
第一站:卫国。
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以后,卫灵公问孔子:您在鲁国的俸禄是多少?孔子说:栗子六万小斗。卫灵公倒是实在,真给了孔子六万小斗,但是没给官职。意思就是官你没得做,但是事你可以干,我给你俸禄。孔子肯定不乐意啊,人家是来做官的,怎办,走!孔子在卫国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
第二站:陈国。
孔子准备离开卫国去陈国,没想到经过卫国的领地匡地的时候,被当成是鲁国的乱贼阳虎,匡人素于阳虎有仇,围困孔子五天,差点团灭。不得已孔子派遣随行弟子向匡地主君宁武子称臣,才被放行。离开匡地,继续前行到卫国领地蒲地,住了一个多月,觉得还是回卫国靠谱。打道回府。
第三站:再回卫国。
转而又到了卫国以后,不仅没得到重用,还被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调戏,孔子觉得卫国再留着也不会有大的建树,还是选择离开,去往曹国。
第四站:曹国。
曹国啥事没干成,离开曹国,去宋国。
第五站:宋国。
到了宋国,卫国司马恒魋(tuí)想要杀孔子,孔子一听,走你,去郑国。
第六站:郑国。
孔子和弟子走散,站在郑国城东门,被人骂是丧家之犬。孔子估计这个国家的人素质都不高,肯定没有啥大的建树,咱去陈国。
第七站:陈国。
孔子在陈国三年,还算稳定,但是始终没被重用。正好赶上晋国和楚国争霸,两国轮番攻打陈国,孔子一看,这时候了你还不用我,更待何时。既然你不用我,我走,咱往回走。
第八站:再再回卫国。
孔子回返经过蒲邑,又被卫灵公亲自接回。本以为卫灵公驱车远道而请,必有重用,结果卫灵公老人家自己都年老怠政了,根本不用你。气的孔子说:倘若有人肯重用我,一年就可以小有成就,三年就会有很大的成绩。于是又离开卫国。
第九站:晋国。
孔子原打算离开卫国去晋国见赵简子,没想到走到半路听说窦鸣犊和舜华都死了,绝望至极。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晋国的开国功臣,孔子心想,开过国臣现在都开始飞鸟尽良弓藏了,我去了不得是自投罗网。怎么办,咱再回卫国。
第十站:再再再回卫国。
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作战兵法,孔子谦虚的说,祭祀典礼我学过,排兵布阵我不懂。结果卫灵公当真了,宁看天上的大雁,都不正眼看孔子。孔子心想,拉你的倒,咱走。
第十一站:陈国。
孔子在陈国,呆了一年,又是啥官没做着,只是偶尔有人问政,孔子心灰意冷。离开。
第十二站:蔡国。
孔子在蔡国呆了三年,依然不被重用,已有离开之心,正好赶上楚国派人聘请孔子,孔子欲往。
第十三站:楚国。
去楚国的路上,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量,孔子入楚,楚必强盛,于己不利。于是双方各派人马围攻孔子,几经波折,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救,楚昭王派兵才接回孔子。
到了楚国,楚昭王本想七百里封地重用于孔子,结果楚国的令尹子西劝说楚昭王,大概意思是,治政,楚国没人比得上孔子;治兵,没人比得上孔子的弟子。一旦分封孔子,将来万一孔子造反,谁能应付。楚昭王一听也是,于是又闲置了孔子,孔子极度郁闷,怎么办,咱再回卫国。
第十四站:再再再再回卫国。
孔子再回卫国,孔子很多弟子在卫国做官,卫君想请孔子处理政务,然而还没来得及重用,鲁国重聘孔子返乡。孔子心头一想,回家。
第十五站:鲁国,返乡。
孔子回到鲁国后,终于某得官职,但远远不是能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官职,说白了还是不被重用。晚年孔子,已然不再强求,开始励精研书,完成《书传》、《礼记》等名著,并重修古典,以此度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孔子的一生,拥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远涉他乡,周游列国,最终没能完成自己的政治愿景,但所经所历,也成就了自己不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