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警示:常抠鼻孔或许迟早会遭4种恶果,尽早纠正!

刘老养护 2025-04-14 22:22:3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以为挖鼻孔只是不雅?其实你手指一伸,可能就给自己挖出了流血、感染、变丑,甚至是“脑疾”的大麻烦!忍不住的你,是不是也该停下手了?

农村老刘头常说:“鼻子痒痒不挖难受,挖完一爽赛神仙。”听着像玩笑,实际却是很多人真实写照。尤其是在气候干燥、风沙大的北方,鼻腔内容易结痂、堵塞,掏鼻孔成了不少中老年人每天的“日常功课”。

可惜的是,这个习惯看似无害,实则暗藏杀机。我临床上见过太多因为挖鼻孔导致鼻中隔感染、鼻前庭疖,甚至颅内感染的病例,不禁让人感叹:小动作,大祸害!

今天,我就从医学和生活多个角度,给大家掰开揉碎地讲讲,爱挖鼻孔的人,可能要面对哪“四宗罪”。

后果一:鼻出血——小血点变“大麻烦”

鼻腔里有一个地方叫基氏区,也被叫做“出血点地雷区”。这个区域血管极其丰富,但也极其脆弱。很多人一挖鼻孔,就发现流鼻血,其实就是挖破了这个区域。

特别是中老年人,鼻腔黏膜本就脆弱,干燥气候又让黏膜收缩变薄,一个手指头一进去,指甲轻轻一刮,不出血才怪。

我曾接诊过一位70岁老汉,反复鼻出血半年多,跑了好几家医院。最后查出来,是因为长期挖鼻孔导致黏膜破裂,愈合期又反复刺激,形成了慢性糜烂,连止血都困难。

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贫血、感染,甚至诱发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波动。

后果二:感染——鼻不是“密闭安全区”

鼻腔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洞,它是连接外界和颅内的重要通道。鼻前庭、鼻腔、鼻窦、甚至脑膜都相通。你挖鼻孔的手指,沾满了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链球菌,这些细菌一旦进入伤口,就容易引发感染。

农村常听说“鼻子三角区不能碰”,说的就是这个区域。这个区域血液回流进脑,如果发生感染,可能会导致海绵窦血栓、脑膜炎,甚至死亡。

我处理过一个病例,一位中年男子挖鼻孔后脸部红肿,几天后突发高热,查出是海绵窦血栓。最后花了十几万才抢救回来。

感染不仅仅是细菌的问题,还可能引发鼻前庭疖、鼻窦炎、鼻腔坏死性炎症等,治疗起来又痛又慢。

后果三:鼻变丑——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

你以为挖鼻孔挖的是鼻屎?其实慢慢挖穿了鼻中隔。鼻中隔是鼻子的“中墙”,分隔左右鼻腔,如果经常挖,尤其是用力过猛,极容易导致黏膜、软骨损伤,长期反复破坏之后,就可能出现穿孔。

更严重的一种情况是鼻梁塌陷。别以为只有外伤才会塌鼻梁,慢性炎症、软骨坏死都能导致鼻梁变形。

我曾接诊一位长期挖鼻的女性,鼻中隔穿孔后合并感染,结果软骨坏死,鼻梁直接塌了。她自己都说:“活了五十年,被这点小动作毁了容。”

而且这种变形不仅是外观损害,更会影响呼吸、嗅觉,甚至引发慢性头痛、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

后果四:强迫症与心理问题

很多人以为挖鼻孔是个简单动作,其实这背后可能藏着心理问题。有研究发现,长期频繁挖鼻孔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患有轻度强迫行为或焦虑倾向。

挖鼻孔让人“爽”,是因为大脑释放了多巴胺。这种“自我奖励机制”,会让人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可能变得无法控制,甚至形成病态。

农村大爷大妈常说“闲着没事手就不听使唤”,其实可能是潜在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孤独、焦虑、慢性疾病缠身的中老年人,更容易通过这种小动作来缓解内心压力。

从精神科角度看,这种行为可能属于皮肤搔抓症、躯体形式障碍等范畴,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那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挖鼻孔?

1. 鼻腔干燥结痂

尤其是北方秋冬季,气候干燥,鼻腔水分流失快,容易形成干燥结痂,引发异物感。

2. 鼻炎、鼻窦炎引起鼻腔分泌物增多

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人群,鼻腔内常年有分泌物堆积,加上鼻塞、痒感,极易刺激人去抠鼻子。

3. 习惯成自然

从小没引导好,养成习惯之后,变成一种“自动动作”,不知不觉就去挖鼻子。

4. 心理暗示

当一个人压力大、焦虑或者无聊时,往往会通过一些小动作缓解紧张,如咬指甲、抓头发、挖鼻孔。

如何“解瘾”?科学替代法来啦!

1. 保湿是关键

保持鼻腔湿润是最重要的一步。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者在房间内使用加湿器。

2. 改掉手指上鼻的习惯

可以戴手套、剪短指甲,避免无意识中挖鼻。意识到要挖鼻时,立刻找替代动作,比如搓手、深呼吸。

3. 处理原发疾病

鼻炎、鼻窦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可用中草药如苍耳子、辛夷花煎剂熏蒸,缓解鼻腔堵塞。

4. 加强心理调适

多与人交流、发展兴趣爱好、保持心情愉悦,也可以有效减少挖鼻的冲动。

从中医角度怎么理解爱挖鼻孔?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肺热、肺燥,鼻窍失润,常感鼻痒、结痂,就容易动手挖。

治疗上可用润肺清热、通窍止痒的方法。例如用罗汉果、麦冬、桑叶泡水喝,或用薄荷、苍耳子熏鼻,效果都不错。

还有一些偏方,比如将麻油滴鼻润燥,也能起到缓解鼻腔干燥、减少结痂的作用。

案例分享:一个挖鼻“十年老手”的悲剧

我曾接诊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挖鼻成瘾十多年。起初只是流点鼻血,后来出现鼻腔异味,检查发现是鼻前庭脓肿合并鼻中隔穿孔,进一步发展为鼻梁塌陷。

她住院时哭着说:“我就是想清爽点,咋就把鼻子给整毁了?”她的经历,是无数人“轻视小习惯”的缩影。

医学建议:从今天开始,让鼻子喘口气

1. 鼻子痒了不要立刻挖。可以轻轻揉一揉鼻翼,或者用温水湿毛巾敷敷鼻子。

2. 出现鼻腔干燥、鼻屎增多的情况,及时处理原发病因。别靠手指“物理解决”。

3. 鼻出血要用正确方法止血。用手指捏住鼻翼,稍低头,不要仰头,也不要乱塞纸巾。

4. 鼻腔健康要靠日常养护。饮食清淡、常通风、少吸烟、少熬夜,对鼻子大有裨益。

鼻子虽小,健康不小。别小看挖鼻孔这个动作,它可能是摧毁你健康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年第6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年第40卷第5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鼻腔卫生指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