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一天,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响起电话铃声,打电话的是古巴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秘书。
“老卡来了,我们准备一下晚饭。”徐贻聪让妻子徐丽下厨。徐贻聪知道,这今天,老卡又要来蹭中国美食了。
老卡是徐贻聪对卡斯特罗私下的称呼。俩人关系亲密无间。1963年,徐贻聪离开家乡淮阴,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还没毕业,就火速调到外交部,在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当翻译。消息来得太突然,因为古巴刚推翻亲美政权,成为唯一与中国建交的加勒比海国家。
亲手建立新古巴的是硬汉卡斯特罗。他出身富裕家庭,却痛恨庄园主对穷人压榨。最看不得百姓贫苦。一生都在为之努力。深受到古巴老百姓的喜爱。
辗转赴任多个拉美国家后,1993年,徐贻聪再次来到古巴,出任大使。与卡斯特罗交往更加密切。卡斯特罗很随和,没有架子。经常和徐贻聪谈中国的建设经验。
不过,让卡斯特罗最感兴趣的却是中国菜肴。徐贻聪爱人会烧菜,卡斯特罗经常来中国使馆找徐贻聪吃饭。
进了门,卡斯特罗四处走着,发现菜棚上长着一种长相奇特的水果。从没见过,他顺手摘下一个咬了一口,结果这味道让他大呼过瘾,“这么脆?怎么这么好吃?这是什么?”
这时,徐贻聪端着饭菜出来,看到卡斯特罗连吃3根,开玩笑说:“老卡,我刚种的黄瓜就给你吃了。”
卡斯特罗听了还一脸责怪,“徐啊,你这个大使做得不够意思,种了这么好吃的水果都不早点告诉我!”徐贻聪笑着把能吃的黄瓜都摘下来,洗净让他品尝。
卡斯特罗又拿起一根大口吃起来,爽口的味道和汁水征服了这个硬汉。他对着徐贻聪,不停点头:“真是太美味了,比我吃过的任何水果都要好吃。”
这黄瓜是徐贻聪从国内带来的。长期受制裁禁运,古巴很少有新鲜蔬菜。夫妇俩探亲结束,经过一个菜市场,一个专卖菜种子的摊子引起他好奇。想到古巴四季温暖,雨量充足,也许能种。他们买了一小包黄瓜种子,准备回古巴尝试一下。
在使馆内,徐贻聪选了一块阳光充足的空地,精心施肥整理,种下了黄瓜种子。在精心照料下,黄瓜苗很快就破土而出,迅速爬满了架子。
临走前,卡斯特罗握着徐贻聪的手,感叹,“中国黄瓜一定要让全古巴人都吃上。”第二天,他派人来取黄瓜种子。两个月后,新鲜的黄瓜在家中挂满了藤架。黄瓜种植成功了。
卡斯特罗对徐贻聪表示,希望全国范围内推广黄瓜的种植,让所有的古巴人民都能品尝到这道美食。徐贻聪将剩余的黄瓜种子全部送给了卡斯特罗,并且分享了种植经验。卡斯特罗带着满满的热情离开了,立即着手安排人手,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黄瓜种植。
一年之后,卡斯特罗再次来到了中国大使馆,和徐贻聪一起吃饭,激动地宣布,“在我的积极推广下,黄瓜已经在古巴的各个地方成功种植,产量丰富,古巴人特别爱吃!”
小小的黄瓜种子,被徐贻带到万里之外的古巴。结出果实,成为联系两国友谊的桥。清甜多汁的滋味,让卡斯特罗时刻想起这位中国大使。让两个国家的友谊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