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长近日在硫磺岛战役纪念活动上的发言引发国际哗然。劳埃德·赫格塞思在80周年仪式中将"非凡勇气"赋予二战日军,这种公然美化侵略者的行径,不仅刺痛二战受害国民众,更在美国本土掀起舆论风暴。
3月29日,赫格塞思开启履新后首次访日行程,日本政府展现出超乎寻常的重视。
首相石破茂亲自飞赴硫磺岛作陪,自卫队仪仗队全程护卫,这种谦卑姿态印证着美日同盟的实质——根据《日美地位协定》,驻日美军享有治外法权,即便涉及刑事犯罪,日本司法机关也无权管辖。
这种特殊地位,正是美国用原子弹轰开日本国门后确立的战后秩序。
回溯1945年2月爆发的硫磺岛战役,这座8平方公里的火山岛见证了太平洋战场最惨烈厮杀。美军以近7000人阵亡、1.9万人负伤的代价,耗时36天攻克日军要塞。
日军守备部队2.3万人中仅1083人生还,但所谓"玉碎"精神实为军国主义裹挟下的疯狂。赫格塞思却将这种反人类暴行美化为"英勇",完全无视史料记载的日军虐杀战俘、强迫平民自杀等战争罪行。
观察家指出,五角大楼的历史修正主义早有端倪。近年来珍珠港事件纪念活动中,美方刻意淡化日本偷袭的侵略性质;冲绳战役周年祭时,美军将领竟将日军屠杀平民行径描述为"牺牲精神"。
这种记忆重构服务于美国"印太战略"需要——通过重塑共同历史叙事,将昔日死敌包装为今日盟友。
美国网民在社交媒体发起#历史失忆症#话题,二战老兵后代贴出硫磺岛战场日记,其中清晰记载着日军用火焰喷射器处决美军伤兵的暴行。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尖锐质问:"当南京大屠杀刽子手获得赞美,奥斯维辛集中营守卫是否也该被追授勋章?"这种民意反弹,折射出美国社会对政府为地缘利益践踏历史底线的强烈不满。
从硫磺岛的血战到广岛长崎的蘑菇云,美军用27万条生命终结了日本军国主义。而今五角大楼的致敬对象,却从保家卫国的烈士转向殊死抵抗的侵略者。这种历史认知的扭曲,正在动摇二战建立的国际秩序根基。正如东京大学教授中村治郎所言:"当战胜国开始为侵略者立碑,战败国便获得了篡改历史的最佳借口。"
美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