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甄宓,有的人管她叫甄洛,还有人说她的名字是甄姬,但在《三国志》里头,就只简单写了甄氏。
就叫她甄宓好了,因为她真的挺厉害的,把三国里四个大人物都给迷住了。
据说,曹操打赢官渡之战,还攻占了邺城,其实都是为了得到她。可谁曾想,曹丕竟比老爸还快一步,先把她给抢到手了。而曹植呢,一辈子心里都装着她,还特意为她创作了《洛神赋》。
其实吧,她原本是官渡之战中,另一方首领袁绍的儿媳妇。
能让三国那四位大名鼎鼎的汉子着迷的女人,肯定不一般。
背景相当不一般。
甄宓家祖祖辈辈都在当官,家里既有势力又有钱。
容貌出众,特别引人注目。
甄宓和大乔、小乔三个人,被人们叫做三国的三大美女。
女子品德出众,非常人可比。
她八岁那年,院子外面有人骑着马表演杂技,家里的几个姐姐一听到动静,都嗖嗖地跑到阁楼上去看热闹,就她一个人没去凑那热闹。
姐姐直接问她:“为啥你没过来呢?”
甄宓问道:“这玩意儿是女孩子该看的吗?”姐姐们听了,都觉得脸上挂不住。
抱负远大。
她九岁那年,就特别迷上看书,老是趁哥哥不注意,悄悄用他的文具来写字。有次被哥哥逮个正着,他就说:“你一个小姑娘,不好好做针线活,整天看书干啥?难道你还想以后当个大学问家不成?”
甄宓讲道:“以前那些有本事的姑娘,都得瞧瞧前人做得好与不好,我要是不看书,从哪去吸取教训呢?”
心胸宽广,气度不凡。
她十几岁那年,世道不太平,到处都乱糟糟的,还赶上了大饥荒。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拿去卖了。
甄家瞅准时机,大量买进了金银财宝。
甄姬对她妈讲:“现在这世道乱糟糟的,大家都只想填饱肚子,要是有人趁火打劫,甄家可就惨了。咱不如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分给周围的乡亲们,这样既做了好事,又能让咱家平平安安的。”
甄宓那么优秀,十几岁时,袁绍就选中了她,让她当了自己的二儿媳妇。
漂亮的女性总是让不少人挂念,就算她已经嫁为人妻。
据说在官渡之战那会儿,曹操打袁绍,其中一个缘由就是为了甄宓。
螳螂正专心逮着蝉呢,没想到黄雀悄悄躲在它背后,准备来个突袭。
曹操带兵攻下了邺城,胜利后,他立刻下令:“赶紧到袁府去,把甄宓接过来。”
手下的人跑到袁府,吃了个闭门羹,赶紧骑马赶回来告诉曹操:“甄宓她......已经被曹丕给劫走了。”
曹丕之前就一直听说甄宓长得特别漂亮。当他觉得官渡之战能赢时,就早早地跑到袁府那边等着,心里就琢磨着怎么把甄宓给带走。
袁家大院后面,女人们一听前面出了状况,立马吓得呜呜咽咽,生怕自己脑袋不保。
曹丕寻到甄宓,她正藏在袁绍的老婆刘夫人背后,只悄悄露出半边脸颊。
刘夫人瞧见曹丕直勾勾地盯着甄宓,赶忙扭头跟甄宓小声说道:“你这条命算是保住了。”
建安九年的时候,19岁的曹丕终于娶到了心仪已久的24岁甄宓。
甄宓没法挑,她从曹家的死对头,变成了曹家长子的媳妇。
结婚后,甄宓没过多久就生了儿子曹睿,还有女儿东乡公主。
人在曹营,心思也全放在曹营这儿。
照顾好公婆,帮衬老公,教育好孩子。
曹丕特别偏爱她,但她却对曹丕说,应该多娶几位夫人,好让曹家的人丁更加兴旺。
甄宓这人,特别有妇道,嫁给谁就跟谁一心一意,嫁给曹丕后,就全心全意跟着曹丕。
不管他是不是杀了自己丈夫的仇人,也不管他是不是用蛮力硬把自己抢走。
曹操爱热闹,经常举办聚会。就在这些宴席上,甄宓碰见了曹家的那些年轻叔伯们。
记得最清楚的那个人,名叫曹植。第一眼见到他,就觉得他神清气爽,再仔细观察,发现他特别有才华,心里琢磨着这家伙肚子里肯定装了不少诗书。
不过也没往心里去。
有一天,曹操心情大好,就在铜雀台摆了宴席,把文武大臣都叫来了。大家喝得挺高兴后,曹操就让他的儿子们都写一篇《铜雀台赋》。
曹植文采飞扬,下笔如有神,一下子就把所有人都比下去了。
曹操心情大好,直接给了他平原侯的封号,这样一来,他的官职就超过了哥哥曹丕。
曹丕一回家就满脸不悦,跟甄宓抱怨起来:“真没想到,曹植这小子居然靠一篇文章就混上了侯爷的位子。我这么多年拼死拼活,世子这位置差点儿就因为他一篇文章给丢了......”
甄宓开口道:“不会吧,你可别乱猜,曹植他不是那种耍心眼的人。你们可是亲骨肉,得好好相处才是。”
那时候,她只跟曹植见过几次,清楚他特别有才华,了解他心气儿挺高,也明白他其实心眼儿不坏。
最关键的是,甄宓本质上就是个性格开朗、心胸宽广的女人。
十几岁时,我就跟家里人说,与其趁着灾难捞一笔,还不如打开粮仓去救济受灾的人。
现在跟曹丕说这些,目的还是一样,就是不想让他卷进权力斗争,连亲兄弟都不信任。
她总是把别人的好放在心上,尽力去做对别人有益的事。
另外,甄宓原本是敌对家族那儿的儿媳,进了曹家门后,位置始终挺微妙。她行事那般小心,就是不想被人说三道四,扣上挑拨兄弟关系的帽子。
但曹丕心里可不这么认为:你为啥不帮我,反倒去帮小叔子,你俩到底啥交情?
曹丕找了个机会,跟他的小妾郭女王聊起了心里的苦水。
郭女王给曹丕想办法,在选继承人的争斗里,把曹植和他那一帮人给斗垮了。
曹丕这回算是达成了心愿,当上了世子。
从那以后,曹丕对郭女王的喜爱是越来越深,反倒把甄宓给晾在了一边。
以前啊,曹丕硬是把甄宓给抢到手了,就是看上了她那漂亮脸蛋。
甄宓的性格是怎样的,他不清楚。甄宓喜欢啥,讨厌啥,他也不知道。
不过甄宓比曹丕大了足足五岁,就是说她18岁时,曹丕才13岁,一个青春少年,一个已是成熟女子,那份韵味,真是特别。
28岁时瞅瞅34岁的自己,那就是青春正盛对比快要过去的风光。
在男女相处中,往往会通过时间来调整谁主动谁被动。
年轻时,那哥们儿为了你,拼命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到后来,他瞅谁都顺眼,就是不怎么瞧得上你了。
甄宓那女子,有才又有貌,可到头来还是败了。她败给了郭女王,败给了那股子青春活力,败给了岁月的流逝,更败给了男人那转瞬即逝的新鲜劲儿,毕竟男人总是喜新厌旧嘛。
不久,曹操挥师南下,打算把天下都收入囊中。
出兵的时候,甄宓生病了,曹丕就带着郭女王,还有甄宓的一儿一女出发了,把甄宓单独留在了邺城。
甄宓和曹丕分隔两地,心里头老惦记着他,于是就拿起笔来给曹丕写了首诗,表达思念之情。
甄宓最有名的一首诗,就是她那首标志性的作品《塘上行》:
蒲草长在我池塘,叶子茂盛真漂亮。
晚上要能做到讲道义,没人比我自己心里更清楚。
大家都说三道四,最后让你我分开。
想你离开我以后,我总是一个人发愁,心里老觉得难过。
盼着能见你一面,心里头就纠结得慌,怪难受的。
想你心里总难过,每天晚上都睡不着。
别因为人家身份显赫或才华横溢,就把自己一直喜欢的东西给抛到一边,不管不顾了,行不?
别瞧鱼肉价不高,就把葱蒜都丢掉?
别看麻布不起眼,别把菅草蒯草丢一边?
出去有啥好苦的,回来又有啥好愁的。
边疆风凄凉,树木好稀疏!
独自享乐君自在,福寿绵长过千年。
说了又说,反正就是那点事儿,你最终还是得离开我,但我心里头就是想你,拦都拦不住。
每次想到你,我晚上就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
但我还是心里对自己说,因为你,我得坚强地活下去。
她盼着曹丕心里能一直有她,好让他把她接回去,一家人重新聚在一起。
但我不清楚曹丕看了之后啥感觉,他可能会想,甄宓这是在数落他,吃郭女王的醋呢。
也许,当曹丕在吟诵诗歌之际,郭女王就在旁边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歪曲原意。
没错,曹丕当上皇帝还不到一年,他就下令让人把甄宓给处死了。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录,甄宓的结局相当凄惨,她是“头发披散盖着脸,嘴里被塞满了糠”。
男人嘛,就这样,当他心里有你,你稍微咧咧嘴笑一下,他就会自个儿在那儿琢磨,以为你也对他有意思呢。
当他心里没你时,你思念他不对,就连喘气都显得多余。
要是这个男人正好是国王,那你活着都可能成问题。
曹丕为啥一当上皇帝就非要除掉甄宓呢?
这事儿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让人摸不清头脑的谜。
甄宓离世后,仅有两人为她伤心掉泪。
一个是曹睿,我的儿子,另一个则是曹植。
曹丕是怎么整曹植的呢?曹丕当了皇帝后,对曹植就开始有所防备和打压了。他先是把曹植的封地给换了,让他离开原来熟悉的地方,去了个相对偏远的新领地。这还不够,曹丕还时不时派人去监视曹植,看他有没有什么不该有的念头或举动。曹植呢,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只能忍着。曹丕还时不时找个由头,对曹植进行一番训斥,让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地位和处境。曹植被曹丕管得挺严,行动也受到不少限制,生活过得挺不自在的。曹丕就是用这些手段,来对付曹植的,让他没法再跟自己争什么。
他让曹植进宫来见他,啥国家大事、家里小事都不聊,就专门为了展示甄宓以前用过的那个金缕玉带枕给曹植瞧瞧。
他心里老琢磨着,甄宓和曹植之间可能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
很久以前,曹植被封为侯爷的时候,甄宓帮他说了好话,这让他心里直犯嘀咕,感觉事情不简单。
后来决定往南走,眼瞅着就要动身了,甄宓却生病了,挺不是时候的,于是她就留在了邺城。
那时候,曹植没能争到继承人的位置,留在了邺城。
她这是不是成心的呢?
他们是否在那时悄悄互相松了松衣带?
可能那些怀疑才是他下令处死甄姬的真正缘由。
但甄宓绝非那类人。
这些年来,曹丕心里头老想着这些事。
不管我心里怎么想甄宓,她都是我曹丕的人,谁要敢动她,我绝不会放过他。
他压根没记起,甄宓在邺城那边,老给他寄信,信里全是对他的思念。可他呢,光顾着跟其他美女周旋,愣是一直没把她接过来一起生活。
曹丕内心波涛汹涌的时候,曹植看到眼前的东西就想起了过去的人,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
曹丕心里头越来越有数了:看来没错,你俩之间肯定有事儿。
那天晚上吃饭那会儿,曹睿瞧见叔叔曹植神情恍惚,像是心里有事儿,于是他就把妈妈甄宓的枕头拿去给了曹植。
回程路上经过洛水,曹植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他就写了一篇辞赋。
她动作轻盈得像天边飞过的鸿雁,身姿柔美犹如水中游动的蛟龙。
秋天的菊花光彩夺目,春天的松树枝叶繁茂。
就像轻飘飘的云朵遮住了月亮那般。
轻盈得像风儿回旋,洁白如同雪花飘落。
远远看去,亮得就像早晨升起的太阳照在朝霞上一样耀眼。
靠近细看,她就像鲜艳的荷花从碧绿的湖水中冒出一样......
起名叫《念甄篇》。
到了邺城以后,曹植跟往常大不一样,他开始喝得酩酊大醉,到处耍酒疯。
这可是曹植,平时都挺文雅的,今儿个这失态,还真是头一回见。
在曹植的心中,甄宓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大家心里都明白,曹睿当上皇帝后,他就自己动手,把《感甄赋》的名字给改了,换成了《洛神赋》,这事儿一直被人们传颂到现在。
但实际上,甄宓向来都是个守本分的人。
曹植对那人只是一厢情愿地喜欢着。
认真瞅瞅《感甄赋》这篇东西:
怀念那次相聚成永恒别啊,心痛你离去后身处他乡。
以真心来表达爱意啊,送上江南那闪亮的珍珠。
虽然身在暗处,心里却一直挂念着皇上。
突然间,想不起把东西放哪儿了,心里头闷得慌,整晚都提不起神,好像光亮都被遮住了。”
讲的就是一个单相思的事儿,襄王心里头有想法,但神女那边压根没那意思。
甄宓对曹植也是那么回事,她一往情深,可他却不领情。
甄宓自小便深谙妇道,一直严格约束自己,绝不会做出背叛婚姻的事情。她始终坚守本分,对婚外情这种事,是想都不会去想的。
甄宓一心盼着儿子能有出息,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她可不会糊涂到去跟小叔子有啥不正当的关系。
听说《感甄赋》写好后,头一个看的是曹丕,紧接着就是曹睿。
也许他们压根就没咋瞧,光是听到名字,这一关就过不去了。
曹丕这个老公心急火燎地要给老婆安上跟小叔子不清不白的罪名,而他们的儿子曹睿呢,则是忙不迭地想为老妈澄清事实。
王妃得长得漂亮又端庄,母后呢,得清清白白没污点。
在那个时候,女性的角色往往被限定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被视为生育的机器,用于繁衍后代;同时也是政治交易中的物品,用来达成利益交换;更可悲的是,她们常被当作装饰物,仅仅用来增添门面的光彩和维护男性的自尊。
甄宓真是挺惨的,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俩爷们儿,老公和儿子,都不懂她,也不信她。
可能因为他们都太过自负,个个都是统治一方的君主。
反倒是曹植,就那么匆匆看了一眼,却情深得让人难忘,咱俩终究是没缘分走到一起。
是不是只有像曹植那样,才华横溢却一生不顺的人,才能深切理解她——既有才华又有品德,却偏偏生在乱世,那份无奈和无力感伴随一生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