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这个年龄不读书干啥子?我代表你爸你妈来骂你!”——四川苍溪县教育局的一通电话录音,让全网炸了锅。学生举报学校饭菜吃出蛆虫、晚自习时间过长,换来的不是调查组的突击检查,而是工作人员劈头盖脸的辱骂“狗杂zhong” 。更讽刺的是,官方通报一边将辱骂轻描淡写为“言语失范”,一边用“走访陪餐家长和教师”的“自查报告”力证食堂清白 。这不是孤例,而是教育系统“护犊子”逻辑的缩影。 从江西“鼠头鸭脖”事件中校方坚称“鸭脖无异物” ,到焦作高校食堂烤鱼现蛆却称“运输存储不当” ,再到昆明学校用2015年冻肉却甩锅“当天生产” ——每一次学生维权,都像一记耳光打在教育系统的脸上。但某些部门的第一反应不是捂住问题,而是捂住学生的嘴。

停职处理≠解决问题教育局对范某某“言语失范”的定性看似严厉,实则避重就轻。通报轻描淡写“未发现食堂问题”,却未解释学生为何举报、录音证据的真伪,以及工作组调查时是否突击检查 。涉事学校食堂的“清白”结论,竟是通过走访“陪餐教师和家长代表”得出——这些“代表”是否独立?是否存在利益关联?公众的质疑声直接被忽略 。这种“自查自清”的套路,如何服众?
系统顽疾学生举报本是对教育系统的信任,但一些部门却将“处理问题”等同于“处理提出问题的人”。此前某地学生举报学校补课,反被教育局呛声“别那么拽” ;此次苍溪工作人员甚至搬出“替父母教训你”的荒诞逻辑 。这种“家长式霸权”,暴露了权力对弱势个体的碾压。更可怕的是,这种思维会传导至学校——学生敢怒不敢言,食堂问题永远被“和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育不该是“权力的游戏”。当学生鼓起勇气维权,却被系统“反杀”,伤害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平信念。苍溪教育局的通报不是终点,而应成为全国教育系统自省的起点——护犊子,护的该是孩子,而非权力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