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6日,伊朗南部阿巴斯港的沙希德·拉贾伊港发生剧烈爆炸,已造成14人遇难、750余人受伤。这起事故发生在敏感时刻:该港口是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重镇,每天约20%的全球石油从这里过境;事发当日,伊朗正与美国在阿曼就核问题进行第三轮谈判。这一连串巧合瞬间引发多方猜测:爆炸事件将如何影响油市、外交和地区局势?
这场爆炸牵涉的利害关系包括:
全球石油供应:沙希德港每年吞吐超过伊朗一半的非石油货物和85%的集装箱贸易,霍尔木兹海峡约20%的石油供应经过此地。爆炸导致港口大火、部分船只活动受限,短期内已推高市场对原油断供的担忧。
核谈判进程:此次爆炸正值伊美核谈判关键时刻。外界担心,此事或被双方用作外交筹码――若认定为“外部袭击”,伊朗极可能借此向对手施压;若定性为意外,则可能促使伊朗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安全的需求。
安全与政治风险:有分析指出,这场事故凸显了伊朗基础设施管理的隐患。一方面,多年严厉制裁让港口设施老化、维护不足 ;另一方面,任何重大安全事故都可能被用于国内政治宣传或掩盖其他问题。
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证明此事是有预谋的恐怖袭击。既有分析认为,恐怖分子如果企图报复,往往会选择“有名气”的目标并迅速表态;而此次事件暂无组织挺身而出,也没有明确的恐怖主义标志。此外,伊朗港口多年受到经济制裁冲击,港口基础设施老旧,加上当日强风影响,也可能共同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正在回归,任何看似“偶然”的事件都可能对油价产生冲击;此次事件提醒所有相关方:霍尔木兹海峡依旧是地区安全的“火药桶”,一个小火星都能搅动风云。
以色列出来负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