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觉得这个问题奇怪
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不代表从来无需被思考
其实仔细想一下
你就会发现
人体的奇妙之处

我们明明看不见自己的肛道
但却能够知道
即将要冲出菊花的
是屎还是屁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我就带大家
一起来参观一下人体的肠道

我们在每次进食时
只负责挑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过过嘴瘾让大脑开心开心
善后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了肠道

身体通过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从食物中提取物质和能量

剩下的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就需要在肠道的不断蠕动下
凝聚成便便
在便便形成的过程中
会和肠道内1000万亿个细菌
打一圈交道

正常情况下
大部分的细菌
都是肠道内的有益菌群
它们在分解食物的时候
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就是屁屁
屁屁中含有30%左右的可燃气体
根据成分的不同
呈现出的屁味儿也不同

这些屁屁会兵分两路
一部分被肠道黏膜重新吸收
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
到肺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还有一部分则来到了肛门口
由菊花判断谁能从这里出去
奔向自由的天空

无论是屎还是屁
在来到菊花被判断之前
我们根本不确定
它究竟是什么状态

有人可能要反驳了:
“我明明知道自己是
要拉屎还是放屁啊”
嗯,没错,我们确实是能感受到的
这种感受其实是大脑接收到的信号
而最初判断出是屎还是屁的
是身体内部上肛管中的大量感受器

当需要排泄的废渣来到上肛管时
不同的形状、质感、温度、速度
会分别触发不同的动作电位
转化成不同的神经信号
这些神经信号直达腰骶部
进入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

低级中枢会立即出现排便反射
放松括约肌
让废渣继续下行
当废渣来到菊花口时
上肛管立即会对它们进行严格盘查

如果是有纹路摩擦感的
即为固体——便便
有液体般的触感和速度的
即为液体——拉稀
缺少速度和纹理信息的
即为气体——屁屁
上肛管判定的信息
会传递给低级中枢
同时大脑也会收到相关信息
从而产生便意或想放屁的感觉

这时大脑会进行自主判断
是排出这些便便和屁屁
还是通知括约肌把它们憋回去

这一切过程
都需要密切的配合和反复的排练
比如,新生儿因为判断能力差
肛管也没有经验
因此拉粑粑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长大后
肛管的判断越来越准确
向大脑发送报告也越来越熟练
我们也就能自己控制排便的时间了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情况一:
当便便和液体或屁屁混在一起时
排便反射就会愈加强烈
产生一种“憋不住”的感觉

这是因为你的肠道
将体内的废物判断成
必须第一时间排出的有害物质

比如,我们吃坏肚子时
肠道内存在大量细菌或毒素
肠道吸收功能减弱
产生了液体状粪便

并且此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排便反射
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排出有害物质
从而降低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情况二: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
就是——便秘
明明产生了便意
大脑也给印发了通行证
但是肠道的废物依旧无法排出
其中的一种原因就是
长时间憋屎
排便反射长时间被抑制
直肠逐渐失去敏感性
让排便感失灵

便便在肠道内堆积停滞
便便中的水分被肠道重新吸收
使便便越来越硬
排便越来越困难

也就是说
我们想要拥有健康的排便机制
需要建立健康、规律的排便意识
在环境和场所允许的情况下
不要憋屎、不要憋屁
一周排便不少于3次
每次排便时长不超过15分钟
如果便便硬结如羊粪状
而且总是排不干净
导致腹胀和食欲下降
那就可以怀疑为便秘
需要及时就医了

长期便秘会导致结肠肌层张力下降
引发巨结肠症,痛苦不堪
特别要提醒
家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排便不宜过于用力
以免引发心绞痛、
心肌梗死、中风等猝死事件
加油,努力
拉屎要规律
拉不出来没关系
至少放个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