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为许多国家的外贸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因其他国家的限制措施给各国外贸带来了难以应对的挑战。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贸同样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其政策都增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复杂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外贸的发展空间似乎并不明朗,也让人感慨:“中国的外贸生意,咋就这么难做”?
一、俄美贸易运输风波2024年10月15日,俄罗斯突然发布了一条1374号令。
该行政令宣布,俄政府对所有从中国出发且途经俄罗斯进行运输的中欧班列,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盘查。
这使得大量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长时间滞留在俄罗斯境内,故无法正常运输。
无疑,相关企业的众多生产和运输计划会因此被打乱。
而10月份正值许多企业的生产旺季,货物在俄罗斯滞留导致客户迟迟拿不到货,只能取消订单,企业的信誉也因此受损。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因无法按时交货,还要面临客户合约的巨额违约金赔偿。
深入剖析这一事件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供应链风险和物流中断所导致的。
中欧班列作为中国和欧洲的重要货物渠道,由于国际形势及地缘政治原因致使其稳定性不足。
中国外贸企业对欧洲的出口大多依赖中欧班列进行运输,可见单一的物流通道成为供应链的短板。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中国对外贸易企业仍在为中欧班列突然被阻断的问题头疼时,2月初又传来了另一个噩耗。
在今年的2月4日,美国邮政服务突然宣布,对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包裹进行拒收,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这种无期限的拒收包裹的行为,固然会对跨境电商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虽然后来美国政府撤回了这一公告,但很多小型电商企业已经确确实实遭遇了运输中断的难题。
这些小型电商企业通常依赖低价商品和小额包裹进行境外运输,一旦失去邮政服务,订单的发货成为了最根本的问题,导致整条商路被彻底阻断。
尽管路途被阻断,但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业产品的需求依然存在。
这种延迟交付的问题,无疑会降低中国商品和商业企业的信誉。
更为重要的是,这起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和中国的交易壁垒。
倘若美国继续采取此类措施,那么将对中国的外贸行业造成更为巨大的冲击。
此前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国内出口成本上涨等问题,没成想,中国贸易还面临着由地缘政治紧张所带来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国官方和外贸企业共同应对。
二、如何才能破外贸困局?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的封锁,是我国官方和外贸企业所必须面临的共同难题之一。
对此官方应大力支持我国企业的发展,如对对外贸易企业可以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的政策来鼓励其发展,降低其运营成本。
官方和企业可以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对企业的供应链和账款融资服务等进行创新。
俄罗斯设置关卡阻挠中欧班列的教训,我们也应予以正视和吸收。
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开辟和开拓新的物流路线,比如中吉乌铁路就是一个好的选择之一。
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多依赖欧洲市场,而应通过寻求拉丁美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市场需求,来拓宽我国对外贸易的渠道和路线。
生活在当下的大家想必能够感受到,这些日子相较于早些年过得确实并不舒坦。
直白来说,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外部挑战与内部风险并存的时代。
从外部挑战来看,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增长不足,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兴起导致全球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挑战。
但是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兴起,以及我国和东南亚、拉丁美洲国家合作的不断提升,也给我国外贸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开放水平提升,通过加入高标准协定模式的方式为外贸注入新的动力。
跨境电商也呈现出强大的增长态势,这或许预示着外贸新形态的逐步兴起。
海外仓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服务贸易也成为了我国外贸发展的新方向。
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势必会让服务贸易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传统市场如美国、欧盟仍然是我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但新兴市场我国也在积极拓展。
如东盟、全球南方等国家作为产业链下游经济体,其对经济的贡献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我国外贸增添新的活力。
总结以俄罗斯和美国的相关政策为代表,足以证明中国的国际外贸环境确实客观存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一挑战并非不可解决。
我国外贸不可能就此停滞不前,而是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市场等策略来展现出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
在未来,相信随着我国外贸政策的不断优化和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经济必将持续发展,中国的外贸也将辐射全世界,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和俄亲,世界孤儿
差一场胜利战争! 都是打岀来的
俄这招主要是逼欧洲北约知趣,放手乌克兰,来增加谈判筹码。
俄罗斯为什么要对中国输欧产品设置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