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参军,第二年参加越战,在战场上捡到特殊武器,退休在乡政府

定哥讲历史 2025-02-05 13:53:25

新中国的建国史是一部斗争史,是在14年抗日战争与三四年解放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建国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斗争史。

建国初我国政府组织了浩浩荡荡的抗美援朝战役,“打得一拳开 免得百拳来!”此后是与苏联的对峙,与包括印度、越南在内等周边国家的边境冲突和自卫战争。毫不客气地说,20世纪的中国是在炮火中历练出来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兵也有一代兵的战役。我们更多耳濡目染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长起来士兵的故事,那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摆脱民族压迫、生死攸关的时代,相对而言,建国后成长起来的官兵故事传唱较少。

徐子山出身于河南南阳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农民普遍吃不饱穿不暖,更遑论徐子山一家,但童年时期的经济贫困与父爱缺失并没有击倒徐子山,他反而格外坚强。

小时候,徐子山最喜欢的事就是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听着村里老兵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峥嵘岁月,军队里的热血总是能跨时空传递到徐子山心头。

同时徐子山的堂哥正在部队服役,是个连长,每次回家探亲都会给小徐子山换上一身军装,这能让他兴奋数个日夜,梦里都是战场。“子山,你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军人,这才是顶天立地男子汉应有的事业!”堂哥屡屡激励着徐子山。

徐子山向往成为一名军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这是他最大的梦想,也是唯一能看到的未来希望。

村中大人总调侃徐子山个子矮小、体型瘦弱,不是一块当兵的料,但这些话语反而更激起他的斗志,他决意一定要穿上军装、扛起步枪!

1978年,县里征兵的通告正式下达村子,就贴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徐子山站在树前,心潮澎湃,他终于成年,可以从军了。

尽管母亲早就知道徐子山的心志,但现实真的来临时,她还是感到紧张,存有一丝幻想:“儿啊,娘知道你想要当兵,可要是真的出去打仗,娘怕白发人送黑发人。”

徐子山沉默了,他不知道怎么安慰母亲,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煎熬,这时经常给徐子山讲战争故事的村中老兵站出来鼓励他:“保家卫国,才是真正的担当!”

于是,徐子山说服母亲,走出村子,载着母亲的不舍与担心,怀着满腔的憧憬与期待,踏上了参军的旅程。那时,徐子山脑海里全是自己穿上属于自己军装的模样,他希冀自己成为一名英雄。

换上军装的第一天,徐子山站在军营的训练场上,身旁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脸孔,他们有着同样的紧张与期待,也有同样的目标——成长为合格的士兵。

长跑、俯卧撑、单双杠等,每一项基础的体能训练都严苛到让徐子山喘不过气来,训练的强度似乎没有上限,训练的时间似乎没有尽头。

“全力跑起来,别落后!”严厉的催促声一阵阵传来,徐子山咬紧牙关,与自己的意志力作斗争,他渐渐体会到蜕变成军人过程的血与火。

转至夜晚,徐子山一行新兵围坐在营房,相互聊起自己的过往。一天的训练使他们放下心神,他们知道彼此不再是一天前的陌路人,而将是肩并肩地战友。

时间飞快流逝,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阴影飘来,母亲当年的话似乎要一语成谶。年初的一天,徐子山等人被紧急召集到训练场集合,望着指导员沉重的表情,大家知道或许是战事来了。

指导员传达了上战场的命令,并开始了新一轮密集的战前准备训练。出征前夕,首长召开了动员会,会上铿锵有力地讲到:“同志们,保家卫国的时候到了!”

这晚的军营异常安静,平时里常听见的呼噜声难觅踪迹,所有人都心事重重,徐子山也是,他怔怔地发呆,回想着母亲的嘱托与自己从军的初心。

真实战争的残酷超乎徐子山的想象,每一天他都要顶着枪林弹雨前进,同时当地的作战环境极其恶劣。

一天,徐子山所在部队刚结束一场艰苦的战斗,正当徐子山清扫战场之际,他意外从废墟中发现一把从未见过的特殊武器。

徐子山端起这把特殊枪械细细打量,沉重的手感、奇异的造型,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件珍贵的战利品,于是他紧急上报给上级。

随后,一支专业化部队来到军营调取这把枪械并迅速送往后方的研究所,事后徐子山才知道这是一把极为先进的反坦克枪械,它能一定程度的改变战场格局!

一次,高层下达命令,要求徐子山部队抢夺敌军所占据的高地。据情报显示,敌军部署了重型坦克防守,这使得进攻难度显著提高。

在战术会议上,指挥官向徐子山透露,这次行动不仅要夺回高地,更要验证前段时间自己所获得的反坦克武器。

结果这场战斗圆满完结,证明了反坦克武器的实用性与杀伤性。两年后,徐子山退伍回乡,母亲望着孩子平安归来欣喜万分,她希望儿子回家务农。

但徐子山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要迈入乡政府工作。初来乍到,徐子山还没有放弃自己掌握的技能,在空闲时间刻苦弥补文化知识,就这样白天工作晚上读书,他考成了中专文凭。

徐子山的新事业步步顺利,如今他已从普通的基层干部成长为办公室主任,还迎娶了心爱的妻子,彻底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徐子山的故事是上世纪建国后士兵经历的缩影,他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份激励,从乡村到战场,从战场到政府,这些年他步步走得稳定与踏实。

参考资料:

老兵忆对越作战:打人海战术满山遍野血腥味,2015年10月10日|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