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到底有没有得道高人?道长回忆:1986年亲见一幕让我终身难忘

羽昕 2024-10-29 17:45:45

武当山的夜晚清冷而宁静,月光如水般洒在紫霄宫外的石阶上。

那时,李道长不过是个在山中修行的年轻道人,习惯在这幽静的夜色里练习拳脚,以此锻炼体魄、修心明志。

然而,那一晚却与平常不同。当他走出大殿、目光穿过太子洞方向的古老树林时,一个飘忽的影子突现眼前。

那人瘦削,衣衫单薄,一头白发垂到身旁,仿佛在月光下微微闪烁。

李道长望着这个身影,不由得停下脚步,默默注视着那白发老人轻飘飘地划过夜空,最终消失在后山深处。

几日后,他偶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石头”,这位上山烧香的老人告诉他一个隐居山中、修行数百年的高人,名字叫“杨爷”。

难道,那夜月光下的神秘老人,正是传说中的杨爷吗?

古建溯源与道教圣地的崛起

武当山,坐落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因其深厚的道教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山势雄伟,云雾缭绕,自古便有“云中白鹤,风间紫燕”的美誉。

秦汉时期,武当山已是许多隐士和修行者的避世之地,他们在山中的密林和清泉旁结茅为庵,追求身心的洗礼与道教的修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唐代,武当山的宗教地位显著提升。

唐太宗为了昭示对道教的支持和武当山的敬仰,特别敕命建立五龙祠,五龙祠坐落在主峰附近,建筑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斗拱风格,祠内雕刻着五条龙在云间飞舞的壁画,栩栩如生。

继五龙祠之后,大历年间又有多座庙宇相继落成,其中最著名的是太乙宫和延昌观。

这些庙宫的建设,往往采用了大量的青石和黄土,与周围苍翠的山林和流水相映成趣。

太乙宫内供奉的是道教中的太乙救苦天尊,庙宇内香火鼎盛,常年有道士和香客络绎不绝。

进入宋朝,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进一步得到发展。

宋真宗在位期间,考虑到五龙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其升格为五龙观,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这次扩建增加了观内的佛塔和经堂,更为细致的雕刻和更华丽的装饰,使得五龙观成为了整个武当山区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

宋宣和年间紫霄宫建立,紫霄宫位于武当山的中心位置,是整个武当山最大的道观之一。

它的建筑采用了宋代典型的飞檐翘角,屋顶覆盖着蓝色琉璃瓦,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宫内主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供奉着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包括太上老君和真武大帝,两侧的壁画描绘着神仙们的传说故事。

谢天地岩与道人传奇

真武大帝的传说在武当山上流传已久,他原本是远古净乐国的太子,后因深感红尘俗世的虚幻,决定弃宫离室,追求道教的至高境界。

据传他选择了武当山作为修行之地,因其地势险峻,人迹罕至,非常适合闭关修炼。

真武大帝的修行地点,南岩,位于武当山的一处偏僻岩石之上,这里四周被怪石嶙峋的峭壁环绕,仅有一条狭窄的山道可以通往此地。

南岩本身就是一块突出的巨石,平日里云雾缭绕,仿佛是仙界的入口。

传说在这里,真武大帝通过多年的苦修,终于洗净了俗尘,最终在这里飞升成仙,留下了后世广为传颂的佳话。

他升天的具体地点,即飞升台,是一处突出的平台,位于南岩之巅,四周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仅一侧有较为平缓的道路可达。

飞升台地势极为险峻,站在台上四望,云海茫茫,仿佛与世隔绝。

紧邻飞升台的是名为“舍身崖”的悬崖。

据历史记载,由于真武大帝在此地飞升,使得一些迷信者认为从这个悬崖跳下去可以模仿真武大帝,也能羽化登仙。

这一迷信行为虽然危险,却使得“舍身崖”成为了传说中的一个重要地标。

舍身崖的岩石峻峭,悬崖之下是深邃的山谷,常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再下方,就是名为“谢天地岩”的另一个传奇地点。

谢天地岩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突出于绝壁之上,形状奇特,如鹰嘴般伸出。

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不知名的道人在此岩石上修炼,他的修行方式非常独特,常年对着天地感激,而从未与外界有过太多的交流,因此得名“谢天地岩”。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记者来到武当山进行采访探秘。

站在对面山崖上的位置名为“大锅大灶”的地方,记者用望远镜向谢天地岩望去,可以看到两个不同大小的石洞在岩石中清晰可见。

一夜之遇,飘然若仙

1986年秋末的夜晚,李道长,武当山上修行多年的道士,平日里习惯在夜色中习练拳脚。

这天夜色宁静,月光洒满了山中的每一寸土地,李道长走出紫霄宫大殿,打算借这静谧夜色修炼一番。

他迈步来到大殿前,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山风在林间轻轻摇曳。

他向四周扫视一圈,目光不经意地掠过了太子洞方向的古老树林。

就在这片树林中,远远地有一个淡淡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飘忽不定。

李道长微微一怔,定睛一看,发现那身影似乎正缓缓从树林中飘然而下。

那人身形瘦小,穿着一件单薄的长袍,在夜风中随意地飘动,而长长的白发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随风飞扬,几乎与他的身躯等长,看上去与古代画中的仙人颇为相似。

李道长稍稍靠近了几步,虽然距离仍然较远,但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人身上散发出的悠然自得的气息。

他静静注视着,似乎不敢打扰这份宁静。

那个身影在月光下如云雾般轻盈,白发飘飘,一副超然出世的模样。

此刻,这神秘人并未察觉到李道长的存在,或者说,虽然感受到有人在注视,却也并未在意。

神秘人绕过几片树林,来到了紫霄宫的后殿,飘然经过了父母殿的上空,仿佛云中漫步一般,身影忽隐忽现,随即悄无声息地向后山飘去。

这个奇异的夜晚和神秘人影在李道长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清楚地记得这个白发老者的身姿,甚至衣袂在月光下轻飘的模样。

偶遇石头老人,寻访传说中的“杨爷”

几日后,一位年迈的老人上山来武当烧香祈福,正巧碰到李道长,两人随意一聊,竟然发现彼此竟是同乡。

老人自称道名“石头”,年已八十余岁,但步履稳健,精神矍铄。

据他自己说,常年上武当山烧香已是多年的习惯,尽管年纪大了,身子骨倒还硬朗,便依旧频繁前来。

见到同乡,石头老人便不吝言谈,一番寒暄后,两人聊得颇为投机。

在谈话间,石头老人提起了一位“高人”——一个名叫“杨爷”的隐士。

据说,杨爷长年住在山中,不住庙观,也不与人来往,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知名的山洞中修炼。

石头老人说起杨爷时语气中带着敬仰,据他所知,杨爷不仅修行高深,而且来武当山的时间已久,算起来已经有好几百年了,至少有两百六十八岁之多。

李道长忍不住开口问道:“石头师兄,你可知杨爷住在武当山哪一处山洞?”

石头老人皱眉思索了一会儿,摇摇头答道:“具体位置我也不知道,听说他住的山洞比较偏僻,少有人能找到。一般人也不轻易去打扰他。他住在那里已是多年的事,甚至听前辈说,早在我上山前,杨爷就在那儿修行了。”

李道长听着石头老人的描述,不禁回忆起那晚的奇遇,内心对这位神秘的杨爷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他试探性地问石头老人,“杨爷平时都不与人往来吗?他每日的修行可有些什么讲究?”

石头老人答道:“杨爷修行极为低调,几乎从不主动与人打交道,除非有人偶然见到他。他修行方式不拘一格,听说他日夜盘坐在山洞内,专心致志,专研道法。至于具体的修行方式,谁也说不清楚,但他在道家传说中早已是声名显赫了。”

难解之谜,流传的传说

那次神秘的夜晚和石头老人的谈话至今仍在李道长的记忆中清晰如昨。

那个夜晚月光洒在紫霄宫外的景象、树林中飘逸的白发身影、石头老人提到的“杨爷”,一一在他脑海中浮现。

这位神秘高人的身份成了一个待解之谜,仿佛有意无意地留给后世人们去探寻、去解读。

岁月流转,时至2022年,武当山风景区为方便游客游览,推出了“一票制”门票系统,这项措施不仅整合了武当山道教协会所管辖的金顶、紫霄宫等主要景点的门票,景区的观光车票也一并纳入,方便了不少游客。

现在,游客购买武当山通票,便可在有效期内畅游全山,票价164元,价格比之前分散购票优惠了不少。

观光车票价格也从100元降到了90元,这一连串的调整无疑方便了游客,特别是那些需要二次入园的游客,只需在检票点进行备案便可再次入内,无需重新购票。

随着一票制的实行,武当山的游客逐渐增多,金顶、紫霄宫等景点前人头攒动,朝圣的香客、寻仙访道的游人络绎不绝,既有好奇的年轻人,也有多年未上山的老者。

紫霄宫和南岩等地的香火愈加鼎盛,不少人慕名而来,追寻着真武大帝的传说,或是听闻那位神秘的“杨爷”,希望在这山水之间一探仙迹,感受这片山水背后蕴藏的故事和文化。

11 阅读:5175
评论列表
  • 《苦→集→灭→道》 苦是无明火,皆由妄念生。贪痴和恚瞋,认假当成真。 集火嘘气海,周身煖起来。勤撮灌上鼎,補足那乾金。 灭到无所念,寂到忘我躯。眉间丹一颗,圆陀活泼泼。 道合太虚地,回炉触发机。背脊串天兆,冲我上九霄。 ~~~四川南充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用户10xxx97 回复:
    受教!
    媣栺 回复:
    功德无量[祈祷]
  • 2024-11-19 10:39

    说神话故事骗人呢!

  • 《损有余补不足→致虚极守静笃→和其光同其尘→无为而无不为》 运巽风引火烧身紧提尾闾默默无闻上昆仑補那乾元。 拴意马似守非守凝神眉间人我两忘赴太虚還我本性。 ~~~四川南充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 《先天八卦》 (巽→坎→艮→坤→震→离→兑→乾) 先天八卦藏大道,几人能解几人晓。 原来它要顺起看,修行次第始了然。 巽风嘘向坎宫里,炼出真金撮艮脊。 逆入坤腹裹震魂,飞入离宫丹乃成。 兑在目前三阳重,乾元真我冲苍穹。 ~~~四川南充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 《苦→集→灭→道》 苦是无明火,皆由妄念生。贪痴和恚瞋,认假当成真。 集火嘘气海,周身煖起来。勤撮灌上鼎,補足那乾金。 灭到无所念,寂到忘我躯。眉间丹一颗,圆陀活泼泼。 道合太虚地,回炉触发机。背脊串天兆,冲我上九霄。 ~~~四川南充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羽昕

简介: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碰撞,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