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发动战争、也不侵略,却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国?

斋小晗评文化 2024-12-27 13:44:51

100年前的中国是啥样?

大部分人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候北方人一年到头就指望着吃高粱、玉米饼子,南方人天天吃稀饭,能放点咸菜就不错了。

一家老小几件破棉袄轮着穿。

生病了?

很多地方连个赤脚医生都没有。

1920年代,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是十几块左右。

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够买十来袋米。

而在农村,情况更惨,很多农民一年到头辛苦种地,到头来还要借钱度日。

老一辈人常说:“老鼠掉进米缸里都能饿死。”

很多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

火车?电灯?

那都是新鲜物件,绝大多数老百姓只能听听别人说说。

再看看现在:

1953年全国才有2800家医院,到2023年已经超过3.8万家。

以前看病要走几十里山路,现在大多数村里都有卫生所。

50年代,上海很多人家还住着“弄堂房”,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全家老小挤在一起。

现在呢?

2023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农村更是达到50平方米以上。

教育方面,解放前全国大学生不到12万人,现在光是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1000多万。

以前村里通城里,能有条土路就不错了。

下雨天?

那就是“泥里拔萝卜”。

现在全国高速公路大约18万公里,高铁4.6万多公里,农村公路超过460万公里,村村通柏油路。

这100年,中国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从吃不饱穿不暖,到衣食住行样样齐全;

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到现在的车子房子票子。

总的来说,这100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的生活,是几代中国人拼出来的。

中世纪的欧洲有多落后?

举个例子:

公元1000年前后,欧洲的人均GDP大约只有400-500美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当时的欧洲农民,大多住在用泥土和木头搭建的简陋房屋里,连玻璃窗都是奢侈品。

为什么这么穷?

因为,欧洲当时几乎是个自闭的地方:

东面是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挡着,西面是茫茫大西洋。

香料、丝绸这些值钱的东西,都要经过阿拉伯商人的层层加价才能买到。

转机出现在15世纪。

1492年,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命运。

第一波:抢掠财富。

西班牙和葡萄牙。

他们是最早发财的。

当时啥情况?

16世纪初,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了两个聚宝盆:秘鲁的波托西银矿和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银矿。

这两个矿有多富?

仅波托西银矿,在300年间就产出了约2.5万吨白银。

这些白银被装上大帆船,源源不断运回西班牙。

当时,西班牙国王的财富到了什么程度?

他们在马德里修建的王宫用了几吨黄金来装饰,连宫廷内的餐具都是纯金打造。

但是,这些财富是用无数原住民的生命换来的。

在波托西银矿,原住民被强迫在地下800米的矿井中工作,经常一干就是几个月不见天日。

从1500年到1650年,运回欧洲的白银就超过1.68万吨。

这些财富,让西班牙一下子变成了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英国也想学西班牙找金银矿,但是好矿都被西班牙占了。

他们就改变策略:与其直接找矿,不如抢劫运银子的船。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干了件很绝的事:

她发放私掠许可证,简单说就是官方发的“打劫证”。

有了这个证,英国船长就可以合法抢劫西班牙的运银船。

最出名的就是德雷克船长。

德雷克的环球航行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作为资助者之一。

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

但真正让英国超越西班牙的,是工业革命。

他们比西班牙“聪明”:与其直接抢金银,不如控制贸易。

比如,他们强迫印度只能种植棉花卖给英国,再从英国买成品布;

在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行打开市场倾销工业品。

这种方式看似没有西班牙那么暴力,但剥削性可能更强。

第二波:开辟殖民地。

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国家,在美洲、非洲、亚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

以英国为例,到19世纪末,其殖民地面积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中国面积的3倍还多。

殖民给欧洲带来了什么?

英国从印度和美洲获得廉价棉花,催生了工业革命中的纺织业。

加勒比海的蔗糖种植园,让欧洲人第一次用上白糖。

从南美和东南亚掠夺的橡胶,支撑了汽车工业发展。

通过非洲奴隶,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免费劳动力。

仅在1650-1850年,欧洲人贩卖的非洲奴隶就超过1000万人。

这些人被强制劳动,为欧洲创造了巨额财富。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正是这种对外扩张和资源掠夺,为欧洲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到1820年,西欧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200美元左右,是亚洲的两倍多。

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剥削基础上。

一句话:把蛋糕从别人碗里抢过来。

当时的欧洲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而是通过武力手段,把其他地区的财富据为己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时的欧洲各国都在拼命发展海军——谁的船坚炮利,谁就能抢到更多的殖民地。

美国的“暴富路”

19世纪末的拉美。

当时这些国家刚刚独立,急需发展,但却面临一个大问题:

没钱、没技术。

比如修建铁路,既要花大价钱买机车,又要请外国工程师。

美国就抓住这个机会,搞了个门罗主义。

表面上说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要保护拉美国家,实际上却把拉美变成了自己后院。

美国用什么手段控制这些资源?

主要有三招:

第一招:债务陷阱。

美国银行先给这些国家贷款,等他们还不上了,就要求用资源和特许权来抵债。

第二招:军事干预。

1898年到1934年间,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干预了30-40次。

但凡哪个国家想收回资源控制权,美国海军陆战队就会“访问”。

第三招:支持亲美政权。

比如1954年,危地马拉总统想收回联合果品公司的土地分给农民。

结果美国中情局就策划了一场政变,扶持了个亲美将军上台。

这种控制,给拉美国家带来了什么后果?

经济单一化。

比如洪都拉斯,70%的出口依赖香蕉,被称为“香蕉共和国”。

工业化受阻,资源都给了美国公司,本土工业发展不起来。

贫富差距加大,少数亲美精英获得好处,大多数人依然贫困。

而美国则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廉价原材料,支持本国工业发展。

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二战后。

1900年前后的世界啥样?那时候好地方都被老牌殖民国家占了:

英国占了印度、澳大利亚等富饶地区。

法国占了中南半岛、非洲一大片,荷兰占了印尼。

就连小国比利时都在非洲抢了个大金矿(刚果)。

后来的国家想发展,往哪要资源去?

打仗几乎成了必然。

而美国靠着给同盟国供应武器和物资,不仅没受损失,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到1945年,美国工业产值,黄金储备,彻底超过了英国。

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自力更生。

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更是艰难:

科学家们在戈壁滩风餐露宿,靠着手工计算完成了复杂的数据运算。

邓稼先等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参与核试验。

改革开放后,中国抓住机遇融入全球化。

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40多年努力,中国制造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更难得的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坚持互利共赢。

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去掠夺资源。

而是帮助沿线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实现共同发展。

一个民族要发展,光靠掠夺是不可持续的。

真正的发展,应该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的。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不偷不抢,就是靠自己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种来之不易的进步,才是最踏实的。

0 阅读:0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